教育有Say:等了14年的電子書包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01日

【明報專訊】先說說我自己推動電子書包的小歷史,一切說回2004年,由我當時服務的一間小學開始。當年我有機會參觀一個教育科技展覽,當時試用了一部配備觸控筆的全功能手提平板電腦。這支筆讓我開始思考教育科技會否因為輸入裝置而改變。當時所有學校都是為學生預備電腦,再讓學生上學時使用的,我們可否反其道而行,推出一種方法,好像學生會自行購買自己的文具、自己的簿冊及教科書回校一樣,請家長為學生自購一部有觸控筆的手提電腦帶回校使用呢?於是,我與當時服務的小學校長商議,在四年級推動學生自攜個人手提電腦的電子書包計劃,就這樣,我們成為香港自攜電子書包的第一班。

不需特定型號 資源聚焦教學

2012年我轉職至另一所小學,當我再次要負責推動電子書包計劃,我在思考,當年的電腦型號及款式已經日新月異,每月也推出新的設計及產品,真的需要特定的電腦型號,才能放進班房促進學生學習?所以我決定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電子書包概念來推動計劃。BYOD計劃的概念,是讓教師安排相關電子學習課堂活動,學生便把家中擁有的一部輕便電腦帶回學校使用。由於學生所帶回的電子產品是其家庭所購買,無論是Windows、iOS或Android作業系統之產品,均可於課堂學習活動中使用。基於香港大部分家庭均擁有平板電腦等產品,學校不需花大量資源投放於學生一人一機之上,學校反而可以集中人力物力,重新定義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活動概念、教學策略等,以充分實現學生一人一機的嶄新學習模式及無縫學習等學習元素。

不同價格電腦 同等教學平台

發展至2013年,我擔任了浸信會天虹小學的校長。當時天虹的校情非常嚴峻,很大部分的學生是來自低收入家庭,如果完全使用天虹學生家庭的資源來推動電子書包計劃,家庭經濟狀况欠佳的學生根本負擔不來。我們真的要放棄這批學生,使他們得不到公平的學習機會嗎?

當時我深信,世界是可以通過教育而改變的;貧富懸殊的情况,同樣可以通過我們改變教育來改善。我假設全港最富有家庭的孩子,正在使用一部很高規格的平板電腦到一個網上平台,學習新的知識;但只要香港最窮困的孩子,即使使用的未必是一部最新型號的平板電腦,但只要有網絡,只要他身邊的教育工作者能夠提供學習機會,他也能用自己的電腦,到同一個網上平台學習同樣的知識,這樣的話,下一代的世界會否變得不一樣?

資助基層學生 打破貧富限制

所以來到天虹,我們在2013年推出「一個都不能少」電子書包計劃,顧名思義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公平的學習機會。無論家庭背景如何,學生也能同等地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電腦,並讓它成為每天的學習伙伴,儲存每一節課堂的學習資源及歷程檔案。最後在多間科技公司的支援下,天虹的學生只需一次過付出900多元,或月供約80多元,便可擁有一部全功能的平板電腦。無論貧富,學生也可利用自己的電腦,在校在家上網找尋資料,大大增強學科知識,雖然我們不能保證每名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卻一個都不會少,給予每人公平的學習機會。

2018年2月,香港政府終於落實推出支援貧窮家庭學童電腦學習計劃,資助10.2萬名有需要的中小學生購置平板電腦,上限為4500元,金額包括電腦產品費用、其他基本配件,以及3年產品保養,這正是印證了「一個都不能少」電子書包計劃的前瞻性,以及原來只要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信念,終有一天,雖然是等了14年,終可以對社會有一個正面的影響,讓更多孩子得到公平的學習權利,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文:朱子穎(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

下期預告:陳敏儀(香港培道小學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8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