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打籃球學團隊精神變合群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15日

【明報專訊】除了個人運動,團體運動對SEN孩子來說同樣重要。學前弱能兒童家長會的籃球班,每期開班均大受歡迎,該會沙田區副代表李潤賢表示,到了10多歲時,SEN孩子需要以運動來發泄精力,如能同一時間建立社交能力,就更加理想,「部分SEN學生很熱情,但因行為和情緒跟他人有差別,較難認識朋友,透過籃球班與人互動,就能教他們群體相處技巧」。

入球擊掌改善「獨食」

擔任籃球班教練的陳靖逸,本身亦於特殊學校任職體育教師,他教SEN學員打籃球,不會說太多理論和步驟,寧願多做示範,「他們能聽入耳的東西好少,但會跟着別人的動作」。他又以遊戲來教基本功,「練拍球1000下,他們一定無法專注,不如叫他們把球帶過半場,中間有其他學員嘗試把球拍走」,在玩樂中打好基礎,更重要是能與人互動。

運動固然對SEN孩子有益,但不代表他們一做運動,身心問題就立即改變,「關鍵是教練能否把握機會,教他們做人處事的態度。有些『獨食』的學員,只想自己入球得分。我便用一些小方法改變他們,例如每次入球都要互相擊掌,令他們知道何謂團隊」。

陳靖逸分享道,入球擊掌的做法更改善了學員的脾氣,「本來有人好緊張分數,一輸球就發脾氣走開,擊掌要令他們知道,團隊中的每一個都很重要」,他們不再輕易離場,甚至建立起「別人成功都代表自己成功」的意識,與人合作自然變得順利。

青春期做運動發泄精力

今年15歲的Anson是自閉症患者,媽媽Cher表示,兒子3年前開始參加籃球班,之前通常做靜態活動,「小時候沒有學運動,也不會有朋友一起上興趣班,最多自己做做手工和彈琴」。

但她聽其他家長分享,當SEN孩子步入青春期,能量太多時,脾氣會特別暴躁,同時因為比以前強壯,要制止他們發脾氣就更艱難,「所以便安排他做運動,將過盛的能量釋放出來」。

最初參加時,兒子傾向站在旁邊,從不會拿球上場,Cher索性上場陪他一起跑。到喜歡籃球後,Anson又會只顧自己玩,「基本上,他一拿起球就想不停射球,完全不理會他人」,於是在教練示意該傳球時,Cher便會從旁提醒。

現在Cher沒有再下場陪兒子,但Anson已懂得傳球給隊友,更令她驚喜的是,籃球場上的轉變能帶到生活裏,「我接他放學時看到,他跟認識的人打招呼,更主動搭着朋友的肩膀。他雖然有自閉症,但合群了許多,甚至希望與人互動」。

不停跑動提升肢體力量

另一名學員城城同樣15歲,自小有發展遲緩,媽媽林太說他鍾愛運動,「小時候看電視,他最喜歡體育節目,又喜歡球類,家中掛着一個玩具籃球架」,但發展遲緩令他的肢體活動較差,「小手肌問題最嚴重,幼兒時更要做物理治療,體育項目的表現也比同齡人差」。

直至3年前來到這個專為SEN學生而設的籃球班,城城不再怕落後於他人,隨着不停練習,肢體力量亦愈來愈好,「以前他的動作好『論盡』,連上下樓梯都要慢動作,現在則靈活得多,估計因為運動和跑動,強化了他的肌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0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