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校園 助學生全人發展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22日

【明報專訊】目前有提供課後託管的學校並不多,根據教育局在2012/13至2015/16學年推行的「關愛基金——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只有60所中、小學參與(對象為小一至中三學生),佔全港中、小學校數目僅5.5%,劉德容紀念小學是當中的少數。校長蘇威鳴表示,該校自1996年轉行全日制,及至2006年開始實行「校園開放政策」,希望能善用學校資源,幫助學生有更全面的學習生活。

「我認同教育局所說,全日制學校是有責任兼顧學生全人發展,不是上完課,便叫他們立即離開。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些父母雙職,課後沒有人照顧;有些家長學識不足,難以指導功課;有些家境清貧,買不起電腦做功課;有些家居環境狹窄,連活動空間也欠奉;有些小朋友不擅社交,因為是獨生子女……其實,很多問題,只要學校容讓學生放學後多留一會兒,都可以解決到。」

開放至7時 吃茶點做家課

劉德容紀念小學每天3時30分放學,由3時30分至4時30分屬學校的「延展時段」,學生可以在校園自修、到圖書館閱讀、借用電腦,甚至與同伴在操場上作體育活動。4時30分開始,有需要的學生則可參加課後託管班,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功課,直至晚上7時才離開學校。

蘇威鳴稱,課後託管班經歷了不同年代,由有基金贊助到學校自費開辦,從未間斷過,「早年民政署、屯門獅子會、關愛基金都先後撥款資助過這個計劃,但2016/17學年起,由於關愛基金更改了資助形式,學校無法受惠,於是我們要自掏腰包全數支付7名外聘導師的費用,學生則繳交每天10元茶點費。不過,如果經濟有困難的家庭,也可以申請豁免茶點費,而去年,整個計劃校方便花了15.9萬元」。

他笑言,要在學校設立託管班,或多或少會增加行政及財政壓力,例如主任要協調導師人手編排、工友要分三更制,但難度並非高至無法解決,最重要是「有無心」,而且是否看得見成效。

「近十年,因為引入了法團校董會的制度,令學校運用政府撥款更具彈性,而學校亦可申請政府的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撥款、香港賽馬會全方位學習基金,以及其他慈善基金,所以如果願意做,金錢問題總解決到。但當然,不同校長有不同的理財哲學,我就認為,投放資源辦託管班是十分值得的,因為家長需求真的很大,而且學生有很大得益。」

每天60學生參加 長假上午開放

由最初只開一個課室到現在開足三個課室,短期內還可能要加開第四個課室,蘇威鳴說,每天平均有五六十名學生使用託管服務,有時甚至多達七八十人,「參加託管班的學生,很少欠交功課,教師當然開心,不用花心神追功課。另外,學生留校時間長了,亦令教師有空間跟他們建立關係,教育本來就應該是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學校長假期,劉德容紀念小學未能提供託管服務,但校方仍然維持有限度開放,希望給家長帶來多一點的彈性。「即使是農曆年假、復活節假、暑假或周六,只要不是公眾假期,學校上午時段仍然是開放的,家長如有需要,可把學生帶來學校,讓他們到圖書館、電腦室自學。」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1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