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訓練自理能力 培養親子默契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22日

【明報專訊】兒科專科醫生譚婉珊指出,小朋友自兩歲起,便可以讓他們接觸食材和與父母一起下廚,不但可促進親子關係,更可訓練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及生活常識,對他們的成長有良好的影響。

「兩歲就可以下廚?廚房那麼危險,又刀又滾油,怎麼可能讓子女『以身犯險』?」譚婉珊表示,小朋友自兩歲起,便是刺激感觀最佳的時期,跟小朋友一起入廚的意思當然不是指讓他們直接「開火落鑊」,而是讓他們透過接觸食材和協助父母準備一些簡單的步驟,如揉麵糰、攪拌雞蛋等,去認識和感受身邊的事物,親子間的「煮飯仔」便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譚婉珊表示,父母與子女下廚有以下好處﹕

1. 拉近關係 提升自信

在職父母愈來愈多,跟子女相處的時間除了下班後的數小時,便剩下周末。透過下廚,可培養親子間的默契,亦可讓彼此間的距離拉得更近,而且更可以令小朋友感受自己努力後得到的成果,提升滿足感及自信。

2. 了解食材原貌

知識不一定只在學校內吸收,透過煮食,可讓小朋友認識及了解食材原來的模樣,擴闊視野,如讓他們明白西瓜是圓形、瓜皮是綠色、果肉才是紅色,切粒後便成了一顆顆正方形。

3. 刺激感觀 練小肌肉

如上文提及,小朋友自兩歲起便是刺激感觀最佳的時期,而大約在三至四歲時,開始訓練他們的手指肌肉,對身體發展都有好處。父母可選擇製作一些簡單的小食,如曲奇餅、班戟、果凍等,可讓小朋友蓋模印和摸摸食材的質感。

4. 訓練計劃及組織能力

教導小朋友閱讀食譜,並依照食譜上的指示購買或找出食材,如他們會想牛油需時解凍,要最早拿出來,或哪種食材需先處理等,這都可培養和訓練小朋友的計劃及組織能力。

5. 增強計算及應變能力

煮食過程少不免要量度食材的分量,多讓小朋友參與可增強計算及應變能力,如製作果凍時,需要多少毫克的水及果凍粉。若不小心多放了果凍粉時又應如何處理等,這都是小朋友學習的大好機會。

6. 改善偏食問題

很多小朋友都會偏食,令父母大感頭痛。多讓小朋友一同參與煮食過程,會讓他們有種「呢個係我整嘅」的感覺,進食的意欲亦會較大。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1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