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入月亮」——我給孩子的生死教育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05日

【明報專訊】記得早兩個月,才三歲多的細佬突然問我「點解要入月亮」。我一時困惑,問他是否指嫦娥奔月,他又說不是。我心想該如何揣摩他的意思,細佬見我遲遲不答,竟以非常焦慮的語氣催我。

經驗告訴我,面對棘手問題,最好的先處理「情」、後處理「事」。我問細佬,你好像有點擔心,是不是這個問題令你很不安樂?大概之前也聽我使用過「擔心」這個字眼,細佬立時認同,說他很「擔心」,並再次問「點解人人都要入月亮」。然後在我引導下,他終說出害怕自己也要「入月亮」。我叮一聲明白了——細佬跟哥哥、還有我都一樣,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意識到人世間有死亡這回事。

用「入月亮」來形容死亡

我無法知道為什麼細佬會用「入月亮」來形容死亡。當然,三歲孩兒能力有限,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詞彙表達自己,「入月亮」是個很意象的描述,也許夾雜遙遠、冰冷、孤獨的感覺。值得反思的是,香港社會普遍對死亡有所忌諱,日常生活中往往很少正面談及死亡。父母少用的詞彙,幼兒自然就更難學會使用了。

無論如何,正如我自幼就很易被死亡的恐懼突襲,我知道細佬此刻需要的是有力的安撫。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深信宇宙大愛、萬物有情,上天有其眷顧。我回想幼時自己的心理需要,抱着細佬溫柔平靜地告訴他,媽媽一直在你身邊。同時內心也提醒自己,需以自身給孩子示範,正面直視死亡。

碰巧,我早餐時開豆漿粉,阿仔望着攪拌中的豆奶,好奇地說「泡泡無咗」。我乘機教他:「對呀,我們形容做消失。消失,即是看不見。但是不是真的消失了呢?其實,可能只是變了另一樣東西,看不見的不等於不存在。像這些粉,是因為溶了才看不見,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變了豆漿啊。」

細佬很喜歡聽故事,尤其是我編的故事。而近日上學,他例必點播「獅子上天堂的故事」。這個主題是他定的,初時我也有點遲疑,擔心會否太沉重,心想不如簡單講完就算?但轉念一想,沉重與否由我決定,我以為沉重,其實只是掩飾迴避。最後我選擇用最直視的態度,好好講這故事。

細佬本身喜歡獅子,我知道獅子就是他的投射。我決定不單着眼於死,更要聚焦於生。因為天天講,故事不斷改良。我講述小獅子幼時曾不想返學,差點中獵人陷阱,吃了教訓後發憤圖強,長大成強壯有為、深受動物愛戴的王者。其後雖然日漸衰老,但老獅子內心豐盛,也得到獅子仔女的愛惜和照顧。最後靈魂離開死去的身軀,自由自在升天。

後來,我更慢慢增加關於死者與生者心靈連結的着墨。某個周末,我跟孩子們慢吃早餐,細佬央我再講上天堂故事。我提到據說靈魂會回到自己的喪禮,所以有些家庭會在喪禮上做死者喜歡的事來紀念他,例如重製老奶奶最拿手的甜品一起分享。接着我還以自己舉例,將來在我喪禮上可以用捉棋或讀書來懷念我。雖然看不見,但我會活在大家心裏,我還示範他們可以怎麼跟這個心中的媽媽傾偈。兩個孩子聽着,齊齊流淚,但我知道不礙事,他們的淚都充滿治癒的愛。

過兩天,細佬問:「媽媽,你是不是很想念公公?」我安慰地點頭,告訴他我常常會跟公公傾偈。接着,他指着自己心口問:「我這裏也是天堂麼?」我邊笑邊肯定他:「對呀,這裏可以連結很遠很遠的天堂,就像你最喜歡的火車一樣。可能有一條路軌,一條隧道吧。」於是他快樂地說,不是隧道,是火車橋呀……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3期]

相關字詞﹕媽媽維特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