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藝術教育訓練獨立思考 「三無」小學生 三年大改造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12日

【明報專訊】很多時,想請小朋友就某些議題表達意見時,他們總以「唔知道」三個字來充塞敷衍,又或者只是「參考」別人的說法,了無新意。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缺乏獨立思考的訓練。有慈善藝術團體決心通過藝術教育,要把無主見、無創意、無膽識的「三無」小學生改頭換面,導師用了足足三年,每周替孩子特訓,結果令人振奮。

文︰沈雅詩

這個周末,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化身成「大笪地」,多個班房都擠滿了小攤檔,檔主不單有該校學生,亦有來自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的同學。三十多名小六學生忙於展示自己的研習報告,有檔主向大家介紹精心研發的香膏,亦有學生以占卜作招徠,但說到最吸引記者眼球的,就非一齣講述跨時代潮語的短劇莫屬!

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短劇

錄播短劇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李顯慧自編、自導、自演,小妮子更一人分演四個分別生於1970、1980、1990和千禧年代的角色,透過四代人在網上打機聊天室相遇,帶出一段「牛頭唔搭馬嘴」的潮語對話。雖則沒有荷李活式的大製作,劇本亦並非完美無瑕,但顯慧維妙維肖的演出,叫人會心微笑。

顯慧原來並非話劇老手,相反,她從小到大性格也很內向,說話「蚊螆」般細聲,「以前的我很無信心,什麼也不敢嘗試,所以,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有勇氣去拍一齣搞笑劇」。

顯慧笑言,她之所以有如此大改進,多得「Sm-ART青年計劃」(Sm-ART)的改造,「在Sm-ART,不能講『唔知道』,大家都要思考,表達看法,亦不能做影印機,翻炒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我說話多了、信心大了。像今次,整齣劇的意念都由我構思,但當然,老師也有教我如何蒐集資料,亦替我拍攝和剪接」。

目標:以藝術改變生命

主辦單位誇啦啦藝術集匯,行政總裁邱歡智(Lynn)開宗明義說:「Sm-ART並不是教戲劇、唱歌、繪畫、跳舞……也不是教英語的。」

藝術教育,在她看來有更高的層次,「以藝術作媒介,去改變生命」。

Sm-ART至今辦了兩屆,每屆歷時三年,合共改寫了近80名基層學童的生命。花三年辦一個活動,相比很多以「學期」或「季度」計的課外活動,這是一件既奢侈又漫長的事。「如果我說,辦一個為期三個月或一年的課程,就可以令孩子的生命有所轉變,這是騙人的。」

Lynn坦言,這班孩子都是學習動機較低的一群,由拆毁到再建造,需要很長時間,「他們初來時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不願答問題,亦不願問問題。我相信,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被教育,答不到老師的標準答案就是錯,會畀人笑、畀人罵,與其這樣,不如不出聲」。

批教育「即食」文化

Sm-ART首年的目標,是通過藝術,讓同學認識自己,

學會發問;第二年,藉着更多的文化藝術活動,鼓勵學生表達內心世界;第三年是課程總結,同學要一手一腳發掘自己想探討的問題,再用藝術作品展現出來。

這三年來,除了Lynn,教育藝術家朱曉芳(Priscila)也見證了學生的成長。「最感動是其中一個男孩子,他表達能力不高,很少說話,卻動輒打人,所以在學校是不受歡迎人物,沒有興趣班肯收留他。但男生在Sm-ART找到適當渠道去宣泄不滿,也感受到被接納、被關心,慢慢地,他開始懂得控制情緒,也發掘到自己的繪畫天分,於是信心增加了,笑容也多了。」

念教育出身的Lynn慨嘆,香港的步伐太急促,連教育工作也當成煮即食麵,「很想改變這種即食文化,做教育,應該採取『蒸』、『燉』、『燜』的方法,急不來的。另外,家長亦不應該急於替子女安排好一切,適時下放自由和權力給他們,由他們自己作決定,有助訓練小朋友的獨立思考能力」。Sm-ART暫只供學校團隊參加,有興趣的學校,可聯絡主辦機構了解詳情。電話:2520 1716。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4期]

相關字詞﹕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Sm-ART青年計劃 藝術教育 誇啦啦藝術集匯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