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Say:為何答案只得一個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26日

【明報專訊】香港嘻哈音樂組合農夫(Fama)的歌曲《答案有三個》有一句歌詞的確發人深省:「為什麼都有十萬個,答案又點止一個。」以嬉笑怒罵的方法指出了教育的問題。

單一答案成學習目標

以「單一答案」成為學習的目標,已是香港及許多華文地區普遍的現象。我們將「學習」收窄成為得到一些老師預設的答案作為學習的目標之一。最簡單的現象,在於大部分家長對子女在校內學習的期望。如家長放學時會問子女:「你今天上課有沒有舉手答問題?」認為學生積極在課堂舉手答問題,便是良好的學習表現。但大家細心想一想,教師在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其實是否真的在「發問」?是否真的想知道學生心裏的想法及答案?其實教師所發問的,往往只期望學生回答自己所想的標準答案。縱然是在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教師亦非想知學生心裏所認知的答案,也並非想知一些連教師也未知的答案。學生在課堂上舉手回答自己的見解,或非教師的標準答案,總是會被教師視之為有行為問題的學生,甚或會向家長投訴,指學生在課堂所答的答案是破壞其他同學的學習氣氛。結果,學生被成功訓練為講教師所喜歡的答案,自小明白在成人世界「虛偽」的生存之道。

這情况於「做功課」所見更甚,特別在數學科的功課中,縱然學生以不同方法計算出題目的最後答案,但因為步驟和運算過程並無採用該課題教師所教的方法,教師很容易便判定學生是錯。當「考試」時,「單一答案」衍生的問題更加嚴重。在小學有很多供詞填充的評核,教師會特意提供預設的生詞,來規限學生的答案,但某些試題,尤其是一些選擇題,卻令人啼笑皆非。我曾閱覽一份小學一年級常識科的考試卷,考核課題為「規律的生活」,大概內容是教導小朋友要早睡早起,作息定時等等。考卷其中一條選擇題如下:

「我們要過着(樂趣/規律)的生活。」

但當學生選擇「樂趣」這答案,是會評改為答錯時,那究竟我們的教學出現什麼問題呢?

學編寫程式突破平面思維

要將「單一答案」這教學方法全面實施於所有學科上,看來在今日的香港不是太大可能。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步的思維訓練讓學生突破「單一答案」這種平面思維的學習。如通過教授學生編寫程式的運算思維,就可以走出「單一答案」這學與教的死胡同。「編寫程式」基本上就是一項非「單一答案」的訓練,着重培訓學生能「從錯誤中學習」。當學生在編寫程式碼時,未必會在全部程式碼編寫完成前才進行整合運算,試看看運算後能否得到他編寫時所期望的答案。當學生發現第一次運算並不能成功地執行他們預設的目標時,他們會不斷嘗試,這正是「運算思維」訓練學生非採「單一答案」的一種技巧。

說到盡,「從錯誤中學習」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面對困難的WD-40潤滑劑——這有名的潤滑劑正正就是在錯誤了40次後出來的一件產品。今天,我深信幫助我們的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一定比教導他們只懂「單一答案」的價值更高。

文:朱子穎(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

■下期預告:陳敏儀(香港培道小學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6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校長有SAY 朱子穎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