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專家:無視哭鬧扭計 小喊包長大自動改善?(2-8歲)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03日

【明報專訊】問:囡囡4歲,由細到大都很易哭。以前2歲時,她一日可以哭30次,現在就由放學開始不停扭計發脾氣,直到晚上入睡為止。有時是為了些芝麻綠豆事,有時理由不明,問她又講不出原因。最初我們都會耐心講道理,但點𧨾點講都無作用,現在我已沒有耐性,沒有辦法下唯有罵她。身邊的人都說小朋友是這樣,哭鬧就不要理她,長大了自然會好轉,這種說法正確嗎?我很擔心現在不教好她,日後會變本加厲,更難糾正。

答:首先,我明白這位家長一定很沮喪,小孩哭個不停,自己也會十分𤷪𤺧,如果在街上的話更會非常尷尬。但要提醒家長,自己的情緒會對小朋友造成鏡子效果(mirror effect),小孩的情緒有時也是家長的反映投射。因此,家長在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自己要冷靜一下,雖然很沮喪,但自己的小孩一定自己最清楚,只要給予多些耐性一定能夠解決。

緊抱數深呼吸助冷靜

家長提到,囡囡在2歲開始不停哭鬧,而幼兒在2歲開始建立表達情緒的方式,所以她可能建立了一個用「哭」來表達情緒的方法,但未必懂得分辨那是憤怒、害怕、委屈抑或羞恥。因此,首要的是去接納小朋友的情緒,再去了解原因。我建議在小朋友哭得很厲害的時候,家長緊抱着她,叫她一起深呼吸,並一起數「一個呼吸,兩個呼吸……」,協助她冷靜下來。然後,因為4歲的小朋友已經知道自己有「可以被滿足」的需要,家長可以引導她講出來。不過,直接問「為什麼」,幼兒未必能清楚表達,所以家長可以問:「我做什麼可以令你舒服一點?」再慢慢引入小朋友的詞彙,如:「是否不想上學?還是想吃糖果?」在她表達了自己的需要後,才去講道理。

告知不可用哭滿足需要

至於有人指,「當小朋友哭鬧時,不加理睬就可以」,這個方法只對一半。因為一些小朋友會以哭鬧引起家長注意,如果不理會,他只會哭得更厲害;然而,只要加上一些技巧,這亦是可行,更是行為治療的方法之一。家長必須要事先表明自己知道小朋友在哭泣,並非忽略他:「媽媽(或爸爸)聽到你哭,但我不明白你想要什麼,媽媽覺得很嘈吵很不舒服,這不是適合討論的時機,所以我決定讓你自己哭一會兒,待你哭完,深呼吸,冷靜下來後再找我吧。」在清楚表達動機後,家長可以離開小孩,去做家務、看電視,等他冷靜後才與他溝通。但家長要注意不可以中途心軟,必須讓他知道,家長並不接受他用哭來滿足需要。

資料提供:註冊社工彭梓雅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李欣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7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