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樂:名人少時多壞孩子?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03日

【明報專訊】跟書友討論《孩子與惡》之前,先問問大家:「誰曾在童年時偷東西?」有一半參加者都勇敢承認曾是家中的小偷。再問:「還記得自己偷了什麼?」都是當時感到好奇的東西吧!例如:家中的零錢、鄰居的玩具、同學的擦膠等。「那麼,當時知不知道偷竊不對?」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當然知道喇!」對了,明明知道不對,為什麼仍想偷?想不到,他們說:「其實不是想得到偷來的東西,反而是按捺不住那種冒險的快感……」聽罷書友們真誠的回應,不禁想起作者的話:「許多才華洋溢的人,年少時都是壞孩子,同時,惡之所以無法根絕,可以說是因為人的內心本來就有惡的存在……」

談各種「惡」 衝擊內心深處

這本《孩子與惡》合共有七章節,包括:「惡與創造」、「惡是什麼?」、「偷盜」、「暴力與攻擊性」、「謊言、秘密、性」、「霸凌」及「包圍着孩子的惡」。作者以日本許多名人在青少年時做過的「壞行為」出發,藉以衝擊大家內心深處,那種「害怕惡又想作惡」的矛盾心理。其實,當書友們分享兒時偷竊的感受時,也激發他們想到,自己的孩子也發生過一些「惡」事。好像書中所說一樣,孩子會根據自己的判斷而感覺到自己做了「壞」事,相對地,大人也看到小朋友試圖以自己的細嫩方式去隱藏所做的壞事。所以,這些「害怕惡又想作惡」的矛盾心理,其實早已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世界。

用心理解「惡」 引導反思

透過討論,我們會漸漸明白當孩子即將受到「惡」的引誘時,同樣顯示他們需要某種關注;又或者當孩子開始破壞秩序的時候,其實也需要某種「創造性」。我們並不是要縱容胡作非為,而是用心去理解孩子的「惡」,當父母愈能理解,便愈懂得引導孩子反思,認識自我的嚴格要求及自律感;還要從多角度思考,怎樣用心去理解孩子內心的「惡」,父母才能夠成為一堵堅實的「牆」,攔阻孩子的「惡」走出來。唯有如此,孩子的「惡」才有轉變成「創造」的可能。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作者簡介:致力推動親子共讀,足迹遍及港九多間幼稚園小學,到處「講古」

電郵︰choieebook2011@gmail.com

文︰菜姨姨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7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好書推介 新書共讀 輕鬆升學 讀樂樂 菜姨姨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