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運動:個人主義No Way 新興健球考團結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10日

【明報專訊】隊際的體育項目雖然有不少,但無論在足球場、籃球場上,總有「獨食」的球員想自己入球得分。來到新興運動「健球」的賽場,個人主義完全行不通,事關一個標準健球,直徑足足有1.22米,比一個小學雞還要高,憑一己之力絕對無法控制。正因如此,近年愈來愈多小學引入健球,讓學生實踐團體合作,成為學校體育的新潮流!

文︰李樂嘉

健球每隊有4名隊員,不論進攻防守,都要全體球員緊密合作。以進攻為例,由2人負責運球,在20×20米場區內尋找有利位置,再由第3名球員觸球,代表確定了位置。之後3人要托起重1kg的巨球蹲下,由第4名球員負責擊球。每場健球比賽有3隊落場,攻方擊球前,要大叫「Omnikin」及一種顏色,表明攻擊身穿該顏色背心的隊伍。

體積大需多人控制 重團隊精神

被喊的隊伍就要立即防守,球觸地前把它接住,否則其餘兩隊同時得分。由於無法預測對方擊球的方向、線路,防守一方的球員需分散在場區不同方位,在球擊過來時盡量擋高,藉此拖延時間。既然一人難以接住這個大球,便要爭取空檔,讓其他隊員趕來。防守成功的話,不但不會失分,更會變成進攻一方。每局大約8-10分鐘,高分者勝。

健球極度注重團隊精神,不單因要多人控制,球例亦相當關鍵。香港青少年輔導協會項目統籌主任、健球三級教練葉嘉恩,近年到不同學校傳授健球訓練,她發現在眾多規例中,學生最容易犯的一條是「走步」(Walking)。

根據規定,每隊有3名球員觸球後,3人的重心腳均不能再動,直至第4人擊球後才可移動,有時比賽節奏緊湊,同學不自覺便郁動了,「走步」犯規,白白送分給其餘兩隊對手,「走步的次數多了,他們漸漸建立到意識,要先注意隊友是否已觸球。我又見過他們互相提醒,未運球至理想位置時,大叫隊友『先別碰球!』」。

另一項學生常犯的規例,名為「未完全觸球」(Missing a contact)。攻方擊球前,必須所有隊員都接觸到球,有些同學未待隊友「埋位」便進攻,便算犯規。如果擊球後,球碰到隊友的背部或其他身體部位,使軌迹有變,裁判亦會判定為未完全觸球,「變相進攻前要留意隊友,例如有否觸球、是否已垂下了頭,以免把球打中隊友而失分」。

至於進攻前規定要大喊的「Omnikin」,原來是拉丁文詞語,意思為「全身運動」,「這是我喜歡健球的原因,尤其見到隊友接球時,更要手足並用地幫忙。若只顧自己,沒跑過去幫助隊友,就不能得分了」。

健球三大精神 合作尊重包容

在健球三大精神裏,合作為其一,另外兩者為尊重、包容,「球場上有3隊,每球的攻方和守方各一,閒下來那一隊都不能惡意阻擋別人跑動,正是尊重的表現」。包容則是指不要抱怨,葉嘉恩分享指,相比起其他球類活動,健球規則算較多,「一不留神就會犯規,與其責備隊友,不如設法改善」。

為了讓同學掌握三大精神,葉嘉恩不止重視技術訓練,更會觀察各人的情緒表現。「每次在場上吵架,事後都會重提爭執的原因,跟他們檢討:為什麼想抱怨?可否有更好的表達方法?」她見證有同學參加健球後有很大轉變,由脾氣暴躁,變成勸隊友不用焦躁;又有人學懂承擔,「犯錯失分後,他主動向隊友認錯道歉,令我十分欣賞」。

健球具有如此教育意義,跟其源起不無關係。來自加拿大的馬里奧德默斯(Mario Demers)是一名高中老師,20多年前發明出身體接觸少、不用埋身碰撞的健球,以鼓勵學生做運動。今天,健球傳遍世界各地,在日韓等地成為小學生體育課的普及課程。

3年前,香港健球總會引入健球到港,香港青少年輔導協會遂舉辦「小學健球訓練計劃」。計劃分成3個項目,擬先由教職員試玩的小學,可參與教師體驗日;想學生一嘗箇中樂趣,就有專為小四至小六生而設的體驗班,學習基本規則和輕鬆地對賽;有意長遠發展健球的小學,則可參加比賽訓練班,訓練節數較多,亦會傳授攻守戰術、大賽禮儀等。

不少學校都樂意一試,聖公會基愛小學是其中之一。學生支援主任李薛萍表示,學校一向有田徑、籃球等校隊,去年初想加點新意思,「我們不想搞太『大路』的活動,見到一些玩健球的相片,覺得很有趣,這麼大的球一定能吸引學生」。

目前基愛裏大約有30名高小生參加,「主要分兩類,第一類同學很有心去嘗試新運動,第二類則是運動天分高」。她期望日後可發展成校隊,屆時便從受訓同學中, 篩選出能力較高的16人。

雖然屬於新興運動,但她認為在學校推行並不困難,「首先香港有教練到校,學校毋須擔心找教練的問題。場地也不用額外花工夫,健球場沒有彎曲的界線,在禮堂貼上封箱膠紙作四條邊界,事後撕走即可。只要空間不太細、樓底夠高就可以」。

■學員感想

◆廖旭琳(小六)

很有成功感

旭琳由去年四月開始接受健球訓練,「從來沒見過健球,連網上或電視上都沒看到,直至老師向我介紹,才知有這運動」。她很快就決定參加了,原因竟然是「好型」,「平時一向有練籃球,健球體積更大,應該更難控制,做到就很有成功感」。

受訓一年多,旭琳自覺有進步,接球愈來愈得心應手,也糾正了常犯錯誤,「以前常常走步,老師不停提醒我,我便死記在腦,告訴自己不要亂動」。現在她要對付的是急性子,她經常未待隊友觸球便擊球,「我心裏好想靠快攻,出其不意地得分,一來會犯規,二來隊友仍在移位,很易有碰撞,所以我想認真改變這個習慣」。

◆謝子怡(小六)

慢慢培養默契

子怡今年四月才加入訓練,只因去年看過學校的朋友出賽,對健球很有興趣,加入訓練後才發現與想像中不同,「我以為像籃球一樣,做好擊球、接球就可以,豈料健球的合作性強得多,什麼事都要4人一起去做」。

她和隊友慢慢培養出默契,但偶爾也會有爭吵,「有時見到其他人不認真,擊球前沒想清楚或者訓練時聊天,就會忍不住吵起來。不過教練鼓勵我們,要交流來找出解決方法,而不是罵對方」。

■INFO

第二屆小學校際健球比賽

香港青少年輔導協會去年舉辦第一屆小學校際健球比賽,共有6間小學參賽;本周五舉行的第二屆比賽,更分為「精英組」及「新秀組」,分別供經驗豐富及初接觸健球的學生參加。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觀賽。

日期:7月13日(本周五)

時間:下午1:00至5:00

地點:元朗區體育會1樓

協辦:香港健球總會

查詢:2153 9472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8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