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Focus.編者話:機不離手為何事 強迫「離線」損關係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17日

【明報專訊】正式放暑假了!學生哥肯定超級開心,但家長呢?一半半。

最近和一班有仔女的朋友閒聊,大家都樂於現在不用趕收工回家陪公主王子溫書、做功課,但另一方面,孩子不用上學,暑期班又報不到幾多,百無聊賴的時間多了,就難免擔心他們會終日機不離手,又或者像點了穴般,整天伏在電腦桌前。家長歸家見到這種場面,肯定會無明火起。

電子產品成為破壞親子關係的「小三」,正是很多家庭都面對的問題。早前出席香港教育城「兒童私隱與網絡文化」的家長講座,主講者之一的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吳浩希就透露,該會在2016年發表過一項「青少年使用數碼產品與家庭關係」的研究調查,發現近三成受訪者曾因上網問題,導致親子間引發「肢體衝突」。

調查:三成親子因「上網」鬧肢體衝突

事實上,N世代的學童成長於網絡年代,從小就接觸資訊科技,對他們來說,數碼化的生活和學習模式,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大部分的父母卻是「數碼移民」,雖然某程度上認同互聯網之便,也承認電子學習是大勢所趨,但心底仍然很抗拒子女經常使用電子產品,基於這分矛盾,就促使兩代間經常產生摩擦。

憂脫節失話題 家長應填補安全感

要化解衝突,吳浩希說,家長先要明白沒可能叫小朋友與數碼世界隔絕,這是反世道而行,會很另類,將來亦難以生活及謀生。因此,重點是適可而止,不能沉溺。他指出,年輕一輩之所以「時常在線」,往往是因為在網上容易建立關係,取得成功感、歸屬感;另一方面,年輕人亦害怕若不緊貼網絡世界,便很容易脫節,無法融入朋友圈子的話題。了解到子女背後這些心態後,吳浩希建議,家長就要設法在日常生活中,替他們填補失卻了的安全感和認同感,這才是治本的方法。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99期]

相關字詞﹕沉迷打機 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