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作業﹕自由發揮 砌Lego做義工都得 另類暑期功課 輕鬆有意義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24日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學年,教育局四度呼籲學校改善長假期功課,其中在本月初,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開宗明義,鼓勵學校安排暑期功課時,應以「開放探究式的功課」代替補充練習。怎樣的功課謂之開放?學生又如何從中探究新知?有學校率先推行了另類功課模式,他們的經驗,將成為改革假期功課的重要參考。

文:李樂嘉、顏燕雯、沈雅詩

砌Lego等於做功課,肯定是小朋友的喜訊,也是升小六生梁鈞堯的暑假生活寫照。他就讀的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下稱李金小學),自2016年暑假起,便摒棄了傳統的補充練習,推行「『金』個暑假智多FUN」暑期計劃:學生訂一個目標,暑假內設法達成並記綠過程,主題及表達形式均不限。

按個人興趣構思功課

鈞堯去年訂立了「陪着我『砌』」計劃,以每星期砌兩隻Lego模型為目標,再為成品拍照留念,「家中有很多Lego套裝,平日沒耐心砌好,便想趁假期完成」。按個人興趣去構思功課,鈞堯的滿足感極大,「很好玩,更開心是達到自己訂下的目標。到了今年,我放暑假前已在計劃有什麼新目標」。

做功課變得愉快之餘,鈞堯都有所學習,「我有次跌了一塊積木,深怕不能砌成原本的模樣,便不斷尋找,一不留神撞到了枱角,令所有積木散落一地」。這時媽媽叫他先把積木放上桌面,再讀說明書,看看欠缺多少,「結果悉數找到,自此我明白不應心急,反而要細心和想法解決問題」。

不過他不諱言,起初對新穎的功課形式有疑惑,「雖說自由發揮,但怕老師暗地有期望,要做誇張的作品才可突圍而出」。後來他發現,教師真的沒有任何前設或標準:功課全都不設評分,無分高低;暑假後,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向全班介紹作品;為期一周的成果展裏,所有學生的作品都會被展示,無論是搶眼模型,抑或一幅簡單圖畫,都能被全體家長和學生欣賞。

家長參與促進親子關係

校長蘇碧婷憶述,當年在畢業禮公布新暑期功課安排,全場師生和家長都開心不已。事實上,在畢業禮前幾星期,她和教師才決定不訂購暑期練習,「以前做主科的習作,一來學生感到沉悶,二來教師不會刻意花時間批改,最多發通告叫家長對答案,根本沒意思。何况要做補充,坊間一定有,倒不如設法讓學生開眼界」。

作為校長,她先拋磚引玉,「我想出幾個點子,第一是看演唱會或參觀博物館;第二是學習技能,如煮飯、掃地等;第三是減肥大計,特別一些體胖的學生,透過運動和控制飲食來重拾健康」,其後教師又想出幾個方向,例如規劃如何善用500元、打破個人閱書量紀錄等,「這些都成為了參考,有助學生思考如何訂目標,但不是硬性規定」。

除了提供參考外,班主任亦會在暑假前安排兩節課堂,就題目一同討論,同學之間互相分享,並由教師提供意見。同時,家長的參與也十分重要,「做習作只需找出標準答案,現在則要由零開始去製作一件成品,小朋友通常會跑去跟父母商量,間接促進了親子關係」。

做義工增廣見聞

這個轉變果然令學生愛上暑期功課,升小六的李昕穎是其中之一,「以前覺得暑期功課有點悶,可以做喜歡的東西就不同了,我做得好有心機」。去年暑假,她就參與了兩次義工活動,「其中一次是服務輕度認知障礙長者,事前我特地去聽他們那年代的歌,跟他們玩『估歌仔』,一個遊戲要講解30分鐘,但見到他們投入,心中就很滿足」。

另一次則是去深水埗探訪劏房戶,令她對基層人士的需要有貼地的認識,「我沒想到不足100呎的住處,廚房和洗手間要與人共用,租金都要4000多元,四周又有很多雜物,十分危險」。昕穎將這些觀察寫在一塊展板上,既作為暑期功課呈交,又幫助自己記住感受與見聞。

鼓勵學生自我規劃

新的暑期功課計劃來到第三年,課程主任熊丹瑩(圖)表示,今個暑假比往年多了一項規範,「由於太多學生外遊,有七成作品都與旅遊有關,故今次規定不可只講旅行」。另外,她鼓勵學生多做自我規劃,想出目標後,要具體地想出實現方案,「過往有學生練倉頡輸入法,先用兩天熟習字碼在鍵盤上的位置,再用十多天記『輔助字形』,循序漸進,希望更多學生能如此規劃」。

她強調,學生選的主題未必富有學術性,但對學習不無幫助,「很多學生要寫作時都缺乏靈感,但這份暑期功課告訴他們,生活裏就有不少好題材。而且他們往往會先消化感受才下筆,對寫作也有好影響,行文的細緻度和感情明顯有進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0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