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天然樂器險失傳 葉笛譜出自然樂章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14日

【明報專訊】將樹葉放在唇邊,吹奏出悅耳的樂曲,在武俠片常見的這一幕,原來在現今世界都會上演。歷史悠久的葉笛,在內地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卻險些失傳,幸好得到有心人積極推廣,現時成為了大小朋友都能學習的一門技藝。走進公園拾起葉片,或者在家種一棵盆栽,就能擁有這門天然樂器,隨時譜出動人樂章。

文︰李樂嘉

「這棵是榕樹,這棵是樟樹,榕樹和樟樹的葉片最適合用來演奏了。」甫開始在公園裏閒逛,葉笛導師韓先林已忍不住向記者介紹起各類植物,對大自然的熱愛表露無遺。難怪兩年多前初次接觸葉笛時,明明以前未練過任何樂器,卻立即對葉笛愛不釋手,「小小葉片都能發聲,而且不限時地都可以吹奏,我覺得特別有趣味」。

一吹葉笛 放鬆心情

韓先林在草藥園工作,對花草、植物素有研究,經同事介紹後認識了葉笛這技能,其後加入香港樹葉演奏文化協會,跟同道中人鑽研箇中技巧。她形容這是生活的最佳調劑,「平日總有不開心的事情,一吹葉笛便能放鬆心情,也像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由於在家練習會有太大回音,她會帶今年7歲的女兒Tiffany到公園,趁女兒玩耍時加緊練習;或者等女兒放學時,在校門外的花圃吹奏。耳濡目染下,Tiffany亦對葉笛產生了興趣,仿效媽媽的模樣來吹奏,「這是很特別的樂器,見到她想學,我當然樂意教」。她們站在公園水池旁練習,引來途人讚歎,連自然界都給予回饋,「烏龜聽到聲,真的會從水中冒出頭,甚至游過來,這令我們很開心,不過魚的反應就冷淡得多」,韓先林笑道。

不論大人和小朋友,要練成吹葉笛的技藝都不容易。發聲的原理在於從口中吹出氣流,使葉片震動,當中要注意的東西絕不少,包括身體要挺直、手拿着葉的上半部兩端、葉片要向內捲、葉面要貼近上唇、下唇附近不可漏氣等。再者,發聲只是第一步,若要控制音階,吹出一首首樂曲,吹氣力度要有調整外,拿葉片的手勢都須講究,弧度愈大,音階愈低。

入門有難度 最考驗恆心

對個子小小的Tiffany來說,在眾多技巧中,難度最高的是要「夠氣量」。韓先林表示,練氣是吹葉笛的基本功之一,Tiffany在初學的階段,幾乎每吹一個音便要吸一口氣,「一來歌曲會斷斷續續,二來她要頻繁換氣,都覺得很麻煩和辛苦。我沒逐步教她如何練氣,但她自己想試試將發音延長,不知不覺便有進步」。

另一項基本功是樂理知識,尤其是學了一段時間後,便可與其他葉笛吹奏者合奏,或配合其他樂器吹奏,所以一定要看得懂樂譜。論這一點,韓先林反而比女兒輸蝕,「我以往沒怎樣接觸音樂,故要特意去學樂理,而Tiffany在學校的音樂課就學得到,有一定基礎」。

目前Tiffany已吹到Jingle Bells等樂曲,據韓先林說,兒童很少能吹到完整樂曲,事關葉笛的操練需時很長,「我近來做了導師,接受學校和團體邀請,教了70多堂的葉笛班,當中有學員的確一下子就吹得響,但只是極少數,通常要練習很多遍」。而成功發出第一下短促的聲音後,還要熟記發聲的感覺,重新再做多次,過程中嘗試把發出的聲音延長。

按她的觀察,有些人會做錯手勢,有些人則吹氣方法有誤,「這些都可糾正,問題是很多人都無法堅持,一時間吹不響,或者吹響後卻轉不到音階,自此就放棄了」。學葉笛講求恆心,也是很多小朋友無法學成的原因,幸好Tiffany經常跟隨媽媽練習,自自然然能堅持下來。

葉子要平薄 無毛無毒

除了不住練習外,她們都要花工夫去物色樹葉。適合吹奏的葉片有五大特點,包括夠平、夠彈力、夠薄、沒毛及無毒,只要符合五個標準,就算枯葉都可採用,「我本身在草藥園工作,不難辨識哪些葉可用。即使對植物認知不深,只要細心觀察,都會留意到葉片的特徵。例如見到葉面上有凹凸狀,即代表葉片不夠平;唯獨是有沒有毒,就要視乎品種」。

兩母女會到公園蒐集樹葉,由於不可隨便採摘,她們會留意地上的葉片,如果遇着修茸樹木的日子,往往會收穫甚豐。拾到葉片後,她們會放在保鮮盒,帶回家洗乾淨,再放在雪櫃保存,最少可存放三星期。樹葉的另一來源是種植盆栽,像她們所種的黃金葛、炮仗花等的葉片,都特別適合吹奏,而品種、厚度不同的樹葉,音色也有分別。

為了加深葉笛的造詣,她們還衝出香港,連續兩年暑假到福建,參與一星期的集訓,「內地的葉笛團隊具規模,數十人一同上課、排練,亦有經驗豐富的導師,加上地方大,比起在香港練習的公園,我們去的內地公園足足大三倍,這一切對提升技術都有幫助」。

在集訓的尾聲,每個參加者都要上台演奏,展現學習成果,年紀小的Tiffany都不例外,韓先林亦從中看到女兒的成長,「以前她很膽小,見到陌生人會匿在我身後,但懂得吹葉笛的小朋友不多,她掌握到便分外有自信。現在的她敢於在人前表演,也會用葉笛打開話題,不怕跟人交流」。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3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