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我不是媽媽的角色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14日

【明報專訊】我們都不是一開始就當父母的。猶記得第一個孩子尚在腹中,我肚皮下如有小魚滑行,後來漸變成鼓手般的捶打,感覺雖然深刻,但孩子還沒出來,心底始終無法想像有人會喚我做「媽媽」,那似乎還是難以接納的事實。沒想到熬完漫漫長夜的分娩,經過極盡痛楚的洗禮,當刻無盡謙卑的靈魂自然就走進了新角色,奇妙得難以置信。

之後,新角色一直如影隨形。為了當個好媽媽,為了照應孩子的需要,自然付時間付心機,扭盡六壬,不斷學習。孩子「阿媽~」前「阿媽~」後,而阿媽心甘命抵,徹底臣服於角色的召喚。

如此被馴化多年的我,最近卻學會一句當頭棒喝的話——「我不是我的角色」。

我們大概不時都會聽到,某某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多年的偉大母親,在孩子長大離巢之後,心靈頓變空虛。面對這個老生常談,我早就常常告誡自己,如果「那一天」要到來,必須學懂放手。

媽媽只是我的一部分

「我不是我的角色」這句話卻提醒了我,其實不用等「那一天」的到來,才去學習放手,而是今天就要學習切勿作繭自縛。當然,我依舊會努力當好媽媽,但我必須區分清楚,我只是「擁有媽媽這個角色」,媽媽角色「只是我的一部分」,我還有很多的面相,我不能只以「媽媽」來界定自己。

我擁有一頂喚作「媽媽」的帽子,同時,我可以擁有幾十頂的帽子。如何善用這些帽子,該由我來決定、我來創造。

最近,我學會堂堂然地告訴孩子們,媽媽也要去上課。以往偶爾我找到空檔(當然是盡量不影響孩子日程的空檔)上工作坊或參加朋友聚會,總是不自覺地帶着一點不好意思開溜的心態,不願太着痕迹。現在我卻知道,在孩子面對清楚呈現自己的整體面貌,讓他們認識和接納媽媽角色以外的我,對自己和孩子才更健康。

道理當然顯淺,但對於慣於全心奉獻的媽媽們,這份功課並不容易。一位友人告訴我,她往常局限於家庭的圈子,現在能夠貢獻自己做義工、跟朋友相聚,她十分享受。但回家每見到孩子們哭訴見不着媽媽,她內心就會掙扎,是不是孩子還小、自己不該剝削陪伴他們的時間?迷惘了好一段時間,幸好她最終得出結論——孩子最需要的,是有質素的陪伴,質比量更重要。

天堂晚宴 初嘗孩子餵飯

而我,為了讓孩子認識媽媽自己的天地,有一天帶了他們和爸爸一起去看「媽媽的學校」。所謂學校其實是我上心靈課程的小教室。這天導師特別安排了一餐「天堂晚宴」,讓學員邀請生命中重要的人來參加。晚宴食物簡單,但規定每個人兩手只能伸直,換言之不能如常屈手進餐。在這個「天堂」裏大家只能依靠身邊的人,以同樣伸直了的手互相餵食。如是者,我第一次嘗到了孩子給我餵飯的感覺。

晚宴之後,我邀請家人上台,當眾感謝之餘,也鄭重告訴孩子,我為了學習更好地愛他們,而來這「學校」上課,但我現在更加學會了要好好愛自己,照顧自己的需要。沒想到,現在四歲的弟弟偶爾都會像大人一樣提醒我,「你也要照顧自己啊」,讓我好笑又驚歎。

感謝上天讓我當媽媽,同時,當媽媽只是我的經驗,不是我的本質。至於我是什麼,我相信,我是個永無止境的創造過程。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文﹕葉杏麗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3期]

相關字詞﹕葉杏麗 名人KOL 媽媽維特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