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行山﹕遠足微觀細聽 做個生態調查員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18日

【明報專訊】趁着剛開學還不太忙,而且天氣已經沒有這麼熱,周末最佳的節目,莫過於登山遠足,呼吸新鮮空氣,為新學年儲備正能量。帶小朋友行山,如果純粹當「放電」,任由他們通山跑,走馬看花,那就未免太可惜了。專家指出,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卻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所以大家遠足時,若能抱持「生態調查員」的心態去觀察細賞的話,肯定會有更多驚奇發現。

文︰沈雅詩、李樂嘉

小模特兒︰Makis、Daemen

親子行山想更添樂趣,除了要有一雙力氣十足的腿,還得靠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以及一雙靈敏的耳朵,「當我們走入大自然,可以做的有趣事情實在太多,簡單如數數遇見多少種昆蟲、觀察牠們的棲身環境,以至利用簡單的工具,收錄雀鳥的叫聲,已經足夠玩大半天」。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項目主任杜振南(Hugo)說。

外國的小朋友,走入叢林捉昆蟲玩是等閒事,但港童最怕污糟,遇見小昆蟲也望而生畏,Hugo指出,家長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有助減低他們的恐懼感。膽子壯大了,還可以自製昆蟲標本呢!

「蝴蝶、螳螂、甲蟲,甚至蒼蠅、蟑螂等昆蟲,統統都可以用來做標本的,那當然是採集那些已經自然死亡的昆蟲啦!只要用酒精浸泡屍體消毒,再把蟲身用大頭針或珠針固定在發泡膠上,讓牠們風乾便大功告成。」但Hugo提醒,郊野公園內的昆蟲是受到法例保護的,市民不可隨意捕捉或帶走,想採集樣本,就要考慮其他地方了。

一邊行山 一邊記錄物種

Hugo一直致力推動體驗式環境教育,他鼓勵家長跟小朋友用更多方法去認識大自然,而不是停留於生態導賞這種被動的模式,「我們中心,甚至會舉辦生態速查活動,滿6歲的小朋友已經可以參與其中。生態專家會帶大家一邊行山,一邊搜索及記錄在龍虎山範圍內出沒的物種,市民可以學習怎樣做一個公民科學家」。

說回來,親子登山,未必時時刻刻有生態專家在身旁,若發現了一些沒見過的動植物,可以怎樣認識更多呢?Hugo就推介大家使用一個手機App——iNaturalist。「這個App很易用,只要把拍到的動植物照片上傳到iNaturalist資料庫,很多科學家、大自然愛好者都會來協助辨識,更可與他們交流討論。」

◆生態大發現

我們在Hugo的帶領下,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沿途看見很多蝴蝶、雀鳥和小昆蟲,你又認識牠們嗎?

黃猄蟻(圖)

黑尾灰蜻(圖)

埃及吹棉介殼蟲(圖)

麻雀(圖)

泛光紅蝽(圖)

波蜆蝶(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8期]

相關字詞﹕食買玩 放假去哪兒 行山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