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堂﹕專家傳授教仔心法 齊做滿分爸媽!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09日

【明報專訊】開學了!都已經踏入10月份,明明小朋友已經開學一個月有多,到底誰又要開學呢?原來要開學的正是各位爸爸媽媽。自孩子呱呱落地那刻開始,大家就明白父母不易為,可是坊間又沒有為父母而設的小中大學課程,大家只能仿效上一輩的教法,或是從錯誤中學習。《HappyPaMa教得樂》推出全新欄目「家長學堂」,希望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各種管教心得,為各位提供正確教仔方向,減少碰釘,做個滿分好爸媽。

文︰顏燕雯、沈雅詩

模特兒:Louisa、Marco、Zoey、Zachary

「教仔」的確是一門既艱深又難掌握的學問,由教導孩子自理、自律,以至情緒管理、學習成績到親子關係,稍一做得不夠好,很易令人身心俱疲。其實與小孩子學走路、學寫字一樣,我們做父母的,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沒有人天生便懂得做父母。要說家長學堂的第一課,便是讓大家認識管教定義及管教心法。

做父母的最不想聽到別人的指摘是:「你唔識教仔!」讓我們想一想,為何管教孩子是這麼重要?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經理、註冊社工鄭繼池(Wallace)說:「小朋友從幼兒期的依賴,到了成年期的獨立自主,是一種由『他律』(由別人管束)到『自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讓他們知道規範並學習遵守規範,建立他們的自律和自尊感。因為自律的成年人能妥善處理事情,較容易獲得別人認同和支持,所以懂得自律既可提升孩子的自尊感,也可減少家長的擔憂。」

家長信念影響管教態度

Wallace指出,有助管教的態度和信念有三個。第一,是信念。原來不少家長都會因為自己的信念而影響管教行為,例如當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時,往往會喜歡以控制方法來管教;又或者如覺得「棒下出孝兒」是正確的,他便可能接受「打仔」這一套。

第二,是情緒管理。不同的信念會影響家長本身情緒,舉例說,當小朋友駁嘴時,如家長的信念是「孩子駁嘴等於不尊重我」,這時負面情緒便可能出現;但若你的信念是「孩子駁嘴了,他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時心情又會變得不一樣。

良好親子關係有助管教

最後一個管教心法,就是良好的親子關係。當擁有良好親子關係,子女萬一出現不適當行為時,家長也較容易處理。良好的關係是講求質而非量,也包括真正的愛、關懷和分享。其次,夫妻間的協調也很重要,Wallace說,小朋友最懂「走精面」,如果爸爸不准,到後來卻發現媽媽批准,那麼這對彼此來說都不會有良好的影響。

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專家提出不同的家長教育理論,如Thomas Gordon提出的父母效能訓練(P.E.T.)、Alfred Adler提出的父母效能系統訓練(S.T.E.P.)等等,看來複雜,其實我們在管教孩子時,已不經不覺地運用了當中的方法。

■情景分析

從孩子角度出發 代入思考

情景一

小朋友在玩積木,有幾塊未能按指示拼砌得到,他嘟長嘴臉說:「積木一點也不好玩。」遇到這情况,父母慣常的反應是:「別生氣,給多些耐性便可完成。」「不喜歡玩就別玩。」或「你總是半途而廢。」

建議做法

父母可以用「積極聆聽」的方法,試圖了解孩子最緊張及受困擾的地方,留意他的情緒、動作和表情,然後從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甚至試問他是否覺得氣餒?以肯定他們的想法。最後簡單說出眼前所見的事實或孩子的說話,再描述孩子的感受來回應,例如說:「你不能把這積木完成,覺得很失望。」

解說

留意孩子說話、行為及表情

Wallace表示,「積極聆聽」是「P.E.T.」的理論,即是以小朋友的說話、行為、表情去理解他們的感覺,而不是一開口便去責備他。小朋友未必懂得或未必想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這時候說出來,小朋友會覺得:「啊,你明白我呢!」或者「你在嘗試去明白我呢!」這樣,小朋友會放下防範,家長這時才跟他處理問題便會較容易。

◆讓孩子知道家長感受

情景二

孩子多次把鞋子左右調轉穿著。看到孩子學不懂,父母或會因而感到沮喪或不知如何是好。

建議做法

父母正是要把信息:「你還不會分辨左右,我要設法讓你明白」去告訴孩子,可以試試跟他說:「你對於分辨左右常常有困難,我頗為焦急,因為不知如何教你去識別。不如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解說

多了解感受 長大後更懂聆聽

Wallace表示,「P.E.T.」的另一個理論是「我的信息」,是要讓小朋友明白他的行為正影響到他人的感受,家長並把自己被影響的感受,如煩躁、着急等和原因傳送給小朋友知道。因為小朋友常常只會想到自己,不會理會他人,「我的信息」就是幫助他們明白別人。巧妙之處是,如果家長多運用「我的信息」,日後孩子會較易懂得聆聽別人感受,將來長大,也就是另一個會懂得使用「積極聆聽」的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1期]

相關字詞﹕管教 讀寫障礙 湊B經 家長學堂 親子話題王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