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堂﹕支援計劃 親子齊學習 管教讀障孩 學對方法不勞氣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09日

【明報專訊】為人父母,已經是一門學問,而對於育有讀寫障礙孩子的家長來說,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巧就更加多。巫先生便曾經因為不理解患有讀障的女兒菲菲所遭遇的困難,因而經常「扯火」,影響親子關係。「最勞氣應該是去年幫菲菲備戰考直私小一時,我自問讀書成績也不錯,但就不明白何解女兒上了三年幼稚園,什麼字也認不到,我教她教到『口軟』了,她還是學不懂,感覺很沮喪。」

難理解較複雜指令

巫先生現在回想起來,發覺菲菲自幼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偏弱,但當時以為很多早產嬰也是這樣,更不知道這可能是讀寫障礙的徵狀,「她3歲才正式講話,基本溝通還可以的,但複雜些的指令,她就理解不到。又或是菲菲有時想告訴我學校發生的一些事情,不過,因為她語句組織能力較弱,我聽不明白,她就會鬧情緒、發脾氣」。

學前階段 讀障有迹可尋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客席副教授鄭佩芸指出,幼兒在學前階段雖然未正式學習閱讀和書寫,但其實讀寫障礙的傾向可以從多方面有迹可尋,「不妨觀察幼兒的語言發展,因為研究發現,很多讀障孩子的口語詞彙都較同齡小朋友少,又或者當家長指着杯、手巾、書等常見的東西,叫孩子講出這是什麼來,他們也不能快速回應,這就是快速命名能力不理想。另外,3、4歲的幼兒應該覆述到直述句,但有讀障的小朋友,就未必做到」。她希望家長提高對學障的認識,如對子女發展有懷疑,應盡早做甄別測驗,因及早識別及接受訓練,能大大改善兒童日後的發展。

資深教育心理學家陳靜琼則提醒,很多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童,其實也有讀障,家長要針對性解決問題。「撇除同時有ADHD(專注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那班小朋友,單純有讀障的孩子,往往因為語言表達困難,又適應不到課堂節奏、未能達到成年人的要求而表現得暴躁、易發怒。」

今年初,菲菲參加了註冊慈善機構博思會的「早期讀寫支援計劃」,巫先生說女兒情况大有改善。「她不再抗拒文字,從前她只肯『聽』圖書的,現在也肯跟我認讀一些生字。導師同時也指導我不少訓練菲菲的小技巧,因為掌握到管教方法,兩父女摩擦減少,關係好了很多。」

博思會學前教育發展主任謝寶文透露,幼兒支援課程以繪本教學為主。「我們會經常用到對話式的閱讀法,幫助孩子建立詞彙,增加對語法及事物的理解;亦會讓小朋友有組織地進行識字、書寫等學習活動。」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1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