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辦法:課程結合環保與科技 「譽」花園中尋綠趣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23日

【明報專訊】在不少古裝劇中皇帝與妃子會在皇宮的御花園散步。原來,位於東涌的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裏,也有一個「譽花園」,除種有各式植物,還設有溫室和有機耕地,為學生打造綠色校園。環境保育是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課題,要令學生關注環保,當然不止是一個花園那麼簡單,課程設計也是重要的一環。

文︰李祖怡

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下稱可譽)為一條龍學校,中、小學共用校舍。校內設有生物科技教研室,設備媲美大學研究實驗室的水平,讓學生從小培養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在硬件配合下,學校利用科技,再結合不同的學科及活動,在校園大力推行環保教育。

科技探索興趣 從小養成

以小學部的常識科為例,校方在小五、小六年級作校本剪裁,加入主題式研習課程,學生可自由選取一個主題學習,跨級別上課。今年其中一個主題正是「綠色生活」。訪問當日,為「綠色生活」的第一課,學生跟教師到校內的私家庭園「譽花園」上課,穿過兩旁灌木,到達溫室和有機耕地。溫室內種有水耕植物,包括白苦瓜、小唐菜等,並有太陽能自動澆水系統,稍後將與中學部的家政科合作,以水耕菜入饌。

常識科主任施瑪恩指出,水耕有別於傳統耕作,水耕種植不用泥土栽培,以滴水灌溉形式,直接把營養液滴到植物的根部吸收,大大減少用水量,亦毋須使用農藥,減低污染風險;加上在溫室利用自然光培植,善用天然資源。

置廚餘機 建收集廚餘習慣

溫室門外也置有廚餘機,製造有機肥料供校內耕地使用。由於廚餘處理涉及多個步驟,現階段是建立學生收集廚餘的習慣,稍後再教導他們如何將廚餘分類。小學六年級的黃宇溱表示,從中學懂珍惜食物,與家人一同響應環保,「吃不完就不要叫太多,我會與妹妹分享一份飯餐,以免浪費食物。家人亦會留起外賣膠盒再用,或者自備餐盒」。

可譽小學部最近還參加了賽馬會校園低碳「睇現」計劃,每月有不同主題的慳電活動,以班別比賽形式進行。10月分為「慳電兔」活動,為期20天,透過養「電子兔」,鼓勵學生減少使用班房的電器,每個同學都可以在網上平台記錄班房關電器的情况,省下來的電可換作分數「養大」小兔,使之升級。班裏數十人,總會有人想開冷氣,有人想開風扇,因此這個活動講求團隊合作,班上同學需要就關燈、關冷氣達成共識。黃宇溱直言,「男同學常常踢完足球就喊很熱,要開冷氣,我們就會說服他,『不准開冷氣!要省電,只可開風扇!』我們亦會關燈,因為在燈光照射下會更熱,順便慳電呢!」

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的環保知識,也有在家中實踐。「家中以前較常開冷氣,但現在學校的活動都會提醒我們慳電的重要。我和家人會關掉不需要的電器,如冷氣,冷氣用電量較風扇高,我會用風扇代替。」小六學生冼碧欣說。談到有否與家人分享學到的環保知識,同學們都雀躍向記者表示:「有!吃飯時會跟他們分享,有時爸媽亦會教我其他環保知識,例如冰川融化事件。」 

家教互補 實踐環保知識

可譽校長麥敏潮認為,學生能將所學的環保知識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有賴家長的支持,「我們推崇家校合作,如果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得不到家長的認同,也很難辦……所以希望透過不同的親子活動,讓家長明白學校的方向,然後跟我們一起實踐。」

另外,學校設有太陽能車的研究團隊,致力於校園內推廣環保科技,如早前開放日,讓在場的中、小學生嘗試操控可載人的太陽能車。麥敏潮續指,「第一代太陽能車大可不拆掉,完整保留,另購置新零件研發第二代太陽能車便可,但我們反而將第一代有用的零件放在第二代太陽能車上,循環再用,希望從而令學生明白到什麼是『想要』和『需要』,這是環保好重要的理念,亦是我們想帶給學生的信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3期]

相關字詞﹕綠色校園 輕鬆升學 學習競技場 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 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