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歸加:氣場之煉成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23日

【明報專訊】我這一輩的爸爸,應該都會記得有一個充滿星味,人氣恍如球星的球證哥連拿(Pierluigi Collina)。

哥連拿之所以令人難忘,不但因為他樣貌出眾(不是俊俏那一種,而是充滿威嚴,再加上形象鮮明的光頭),更因為他在球場上判斷準確、不怒自威的氣勢,令當時所有球星和教練都乖乖臣服於他的判決之下。他的判決,奠定每場經典賽事的生死一刻,甚至可以說,哥連拿就是現代足球球證的典範。

球證壓力 不小於球星

然而在實際的情况,球證往往是最不討好的崗位之一。裁判做得好鮮有掌聲,但一有失誤,就和比賽的結果一起「遺臭萬年」。球證要承受的壓力,一點不會比備受矚目的球星小。我們知道優秀的球星一般都是在地區小賽中脫穎而出,被球探相中再轉到更大型的球會,然後步步成名。但是球證這條路是怎麼走來,卻似乎沒有人在乎。這個問題,直至我參加孩子球會的開季簡報會才獲得答案。

球證也有學習計劃

簡報會上,總教練語重心長地和各家長義工說,小學階段的訓練,着重培養基礎技術,培養孩子的足球意識。所以每周要讓他們盡量嘗試不同的位置,從而發掘個人的強項。除了各個小球員之外,場上的球證也是學徒,不過是初中生的年紀。他們會走錯位,會錯判,也會看漏了某些犯規動作。然而這些都是學徒球證的成長過程,在這個年紀的比賽,學習比起輸贏更重要。做家長的要幫忙開導孩子,切忌對輸贏過分上心,更不要在言語或肢體上衝撞球證。

這我才知道,原來球證都有學習計劃。本地聯賽要求必須要有持牌球證在場,球證出場是要收費,時薪還要相當優厚。但要拿這份人工倒是沒有說得那麼輕易。我們做球迷的時候常咒罵球證執法不公,但球證是鳴笛不回,一個誤判就可以改寫賽事的結局。哥連拿可以在過億人次收看的世界盃決賽上吹罰十二碼,卻不是把哨子隨便給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有這個信心吹罰的。

以前我常常以為球證是為了個人興趣而參加的副業,卻沒有想過球證和球員一樣都要從小培養。

累積經驗 育成信心

在地區球會內對球證工作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中一的時候開始做球證學徒。球會內持牌的球證就是他們的師父。一開始的時候先擔當小學生球賽的球證,然後一步一步負責愈來愈大規模的賽事。回心一想,這件事真的非同小可:一直有做球證學徒的孩子長大之後立志要當球證,到他們成年考牌的時候,早已經是執法好幾年的熟手了。在場上即使遇到什麼情况,也可以頂得住壓力,信心十足地吹罰。這種由經驗所給予他們的權威感,令所有人信服的氣場,真正是贏在起跑線,其他遲開始學習的人根本難以追趕,也正是人才培訓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哥連拿在場上的判決舉重若輕,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他早在17歲已經開始做學徒球證。要成就孩子們的信心,就是從不怕他們犯錯,讓他們勇於嘗試開始。這一點,練足球跟教育小孩子,道理絕對一樣,做父母的也要莫失莫忘。

作者簡介:正職工程,兼職臉書專頁《馬拉松看世界》的責任編輯。最想有一天不用工作,可以全職跑步跑山。中年回流加拿大,一切重新開始。每天和兩個孩子闖蕩加國大世界。著有《馬拉松‧歎世界》。

文﹕Edki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3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遊子歸加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