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理盧幼慈:過分保護 偷走孩子學習機會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11日

【明報專訊】對不少父母來說,教仔時總遇着無數難題,這時候,大家都希望得到「高人」教路指點,以免碰釘,是故有四十多年管教兒童及青少年經驗的資深教仔專家理盧幼慈,每次回港辦家長講座,總是座無虛席,家長都想從這位權威育兒專家身上學會一招半式。今次我們就以爸媽關心的親子關係為題,請教她如何打開與子女溝通之門,避免在管教中破壞親子關係。

文:顏燕雯、沈雅詩

模特兒:Yoyo & Cat

美籍華人資深親子專家、美國得州晨暉兒童治療中心創辦人及加拿大國際教授級遊戲治療師理盧幼慈(Norma Leben)雖然於美國定居多年,但每年10月左右,她都會回港為不同機構及學校開辦家長講座及工作坊。上過Norma育兒講座或工作坊的家長都知道,她為爸媽帶來的不止是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可以按個別情况來指導家長,全都是實戰經驗。

家長造成小孩「難湊」

舉個例,兩個月前,她一如既往回港主持家長工作坊,在街上遇到了以下一幕:一個幼稚園學生躺在行人路大哭,原來他不願走路,想媽媽替他拿書包。媽媽不答應,但看到孩子不願起來又非常無奈。這時Norma忍不住「出口」,跟那個媽媽說:「他不起來,我們就走吧!」接着把媽媽拉到一旁躲起來,她說眼睛仍然緊盯孩子,但就不能站在他身旁讓他「扭」。媽媽擔心地說:「這樣會不會有人拐走他?」Norma卻說:「如果我是壞人,也不會拐一個正在大吵大鬧的呢!」結果,小孩見媽媽不理自己,加上媽媽已遠去,他便立即起來朝媽媽方向走去,不再哭鬧。

想起這個情景,很多人或會問:「為何現今的小孩比以往更難湊?」Norma說,她也察覺這些年的小朋友比上一代更愛撒野、更缺乏獨立能力,不過她說這全都是家長造成。「這一代的父母常常不希望孩子有眼淚、痛苦,既想保護孩子,又不想他們受傷害,當孩子一撒嬌,父母便替他完成事情。其實過分保護只會令小朋友更加脆弱,好像他不會綁鞋帶,你便為他買魔術貼的鞋,這樣做是『偷取』了小朋友的學習機會,為何不選擇教他去綁?教曉他,也可讓他建立自信和成功感。」

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期,家長最容易在教養時與子女發生衝突,Norma曾聽過只有7、8歲的小孩已說很討厭媽媽。她強調:「任何關係都可以失去,唯獨親子關係不可失去。」今次記者特別揀選了幾個香港家長常遇到的情景,請Norma教各位父母,如何做到有效管教的同時,亦可保持良好親子關係。

1. 堅守三條底線

父母要堅守底線,只要涉及以下三件事,便沒有商量的餘地,就是健康、安全和學業。

「孩子堅持要吃某種零食,但你知道這會影響他的健康,說了不准吃就是不准。過馬路時,請他們一定要拖住大人的手,因為這涉及安全。如果太晚了,孩子仍要看電視,那關乎翌日有沒有精神上學,小學生每晚應有10小時睡眠,影響學業的,父母不能就範。」

Norma補充這些規則不是臨時制訂,而是經過周全的思考去訂立,並一早要跟孩子說明。

2. 要求進步需合理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學業都非常緊張,如果小朋友默書測驗只有32分,家長可以要求他下次有進步,如他有34分也可接受,但要緊記,不是要求他下次拿100分。「因為他(孩子)明知拿100分是不可能的,便乾脆不去做。」其次,Norma指教孩子寫字、讀字,不要用強迫的方法。「你今天教他寫A字,用15分鐘,不一定要他馬上學會。如學不會,明天繼續。如果今天學懂了,明天便再學寫B字。」

另一個針對串英文生字、有助溫習默書的方法,是彩虹遊戲(Rainbow Game)。Norma常強調孩子的左右腦要「通」,因左腦是負責強記,右腦是負責遊戲,死記硬背是由左腦負責,如孩子不受這一套,可用A至Z的彩色字母來玩拼字遊戲,協助他們用右腦學串字。「可能他最初總是拼錯,例如APPLE只拼對了三個字母,我會跟他說那三個字母是正確,請他再拼一次。千萬不要說他錯,因小朋友最討厭聽到『錯』字。這個以玩的形式去串字,由幼稚園學生字、中學記生物科名詞,到大學讀醫記藥物名都可以用。」

3. 訂立作息時間表

近年孩子年紀小小便沉迷玩手機、平板,如他們已去到不能自拔的地步,Norma認為這是家長一開始已做錯了。「如果孩子問你拿零用錢買午餐,你手上只有一張500元紙幣,相信你會跟他說:『你不要一次過用完吖!你會跟朋友一起吃嗎?記得買有益的食物吖!』可是你給他一個智能手機,卻什麼都沒有說,你猜他會怎樣呢?」她建議家長設立「手機停車場」,每當吃飯、洗澡、睡覺前,請大家把自己的手機放進去(因外國曾有小朋友拍自己或別人裸體照片,所以Norma建議洗澡時也要放好手機)。

若小朋友沉迷的不是手機,而是其他玩具或嗜好,Norma指家長也應一早為孩子訂立好的作息時間表,按着時間表做完功課才可以玩。「他躲在房間玩積木,但到了吃飯時間,你也不用說話,可以用開燈關燈或敲兩下門吸引他的注意,他問你什麼事,你才告訴他時間到了。有時父母話太多,孩子也會覺得煩厭。」

4. 心平氣和應對晦氣話

當孩子開始懂得駁嘴,或踏入青春期,有時會向父母說些晦氣話,或是出現一些對抗、反叛行為。「如果小朋友跟你說要離家出走,你不用緊張,可以心平氣和地問他,那你想吃完晚飯走,還是現在走?因為你走了便沒有飯吃。孩子或會想一想答:『吃完飯才走吧!』那麼你繼續問他想洗澡後走,還是不洗澡便走呢?接着又問他要換好睡衣才走,還是不換睡衣走呢?小朋友會覺得為何那麼多事情要選擇呢?我不走了!其實家長正幫他從最初的右腦思考中(發脾氣)換回左腦(選擇、控制情緒)思考。他們發脾氣是因為右腦主感受,令左腦不能控制自己;加上孩子有時候發了脾氣也要一個下台階,這樣大家都能好下台。」

此外,家長應多用鼓勵說話。若孩子自信不足,說自己做不到、很討厭自己時,可鼓勵他說:「你也不是一出生便懂走路,你也跌過無數次。證明有些事情雖然你不懂,但只要不斷練習,也一樣可做好。每一次你有進步,我便已經心滿意足。」

5. 避免用負面字眼

Norma說很多時候,廣東話讀起來都很負面,家長尤其要避免使用如「不」、「蠢」、「等一等」、「沒可能」等負面字眼,這些字都會引起孩子反感。例如叫小孩「不准走」,可以叫他們「停」,避免使用「不」字。

同時,她又指家長要留意自己的說話,如每一句都是指令,會令孩子非常反感。簡單如冬天想孩子快點洗澡,不要不停地說:「快點去冲涼!」你可以說:「天氣冷了,快點洗澡,我惜你才這樣說呢!」這樣聽在孩子耳裏便完全有不同感受了。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0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