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jewellery:寶石首飾如萬花筒 閃耀光芒 可穿戴的藝術品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13日

【明報專訊】「珠光寶氣」一詞常用來形容穿上一身華麗衣飾,閃耀出像珠寶一樣的光芒;但珠寶本身,也需要光芒照射才能突顯其美麗。故此不少品牌也會挑選最純正、顏色最明亮、尺寸大的寶石來設計製作珠寶,以吸引大家的眼球。JOYCE最近引入設計師Moritz Glik的同名珠寶品牌卻另闢蹊徑,將可流動的散裝寶石裝嶔在「透明盒子」中,當光線照射時,幻化出如萬花筒般的閃爍效果!

來自巴西的Moritz Glik在大學時主修廣告和行銷,但一直對手工藝品非常感興趣。「我媽媽以前是禮服設計師,我從小就看着她縫製美麗的禮服,所以青少年時已學會操作縫紉機,上大學時更開始為自己和朋友縫製涼鞋,甚至變成『生意』,學校裏到處都有人找我訂購涼鞋,在畢業前我已經營自己的鞋廠。我想大多數巴西人在生活中也會面臨各種挑戰,但創造力正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你可以在音樂、建築、藝術甚至足球中看到這一點。我們學會為所有事情找到解決的方法。」

由鞋履到珠寶設計

到1991年,Moritz搬到紐約拓展鞋履設計師事業,但卻偶然地接觸到高級珠寶。「我為皮革公司工作時,有機會跟一名珠寶設計師合作。我立即愛上了這項工作。我很相信命運,所以當有機會從鞋子轉向珠寶設計時,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Kaleidoscope Shaker系列是他最為標誌的設計,將散裝寶石包覆在18K金和白色藍寶石水晶之中。「我總是被裝滿散裝寶石的有機玻璃盒子包圍。我以前在家工作時,經常在保險箱和工作台之間搬動這些盒子。有一天當我看着透明盒子裏的寶石滑動,靈感便突然而來,成為這個標誌設計。當陽光照射到作品上,看起來就像『萬花筒』。我嘗試為每種尺寸和形狀的首飾注入理想的寶石數量,讓寶石能夠自由地移動和散發光芒,隨着身體自然動作而變得有趣。」這種珠寶「鑲嵌」風格正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Moritz 也很自豪品牌的大部分珠寶也在紐約市內製造,而且核心系列基本上均是以手工製成,他自己也親自製作很多Shaker作品。

珠寶工藝是種逾千年的技藝,但隨着時間推移,技術變化並不大。當然現在有更進步的工具,電腦也出現,但在手工製作層面,Moritz仍然以同樣的方式切割金屬、鑲嵌和拋光。「我所有系列都採用18K黃金、白金、玫瑰金和鈀合金,新推出的男裝系列則用上很久沒有使用過的純銀。寶石方面大量用上鑽石、祖母綠、藍寶石和紅寶石,也喜歡其他顏色寶石如巴西帕拉伊巴碧璽、黃色和粉紅色鑽石、黑色鑽石等。另外也會在手鏈設計中使用皮革,曾用上來自亞馬遜森林、被譽為『素象牙』的tagua種子。」珠寶設計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要保持品牌在高峰更加艱難。他嘗試通過獨特的設計和品牌個性創造價值,「讓客人明白品牌不是在賣貴重金屬或寶石,而是可穿戴的藝術品」。

將推出家居裝飾系列

Moritz自言深受意大利珠寶設計師Elsa Peretti的啟發,形容她設計的曲線、簡約和優雅無人能及,但在設計時不會特別跟隨其他人的風格潮流。「實際上我是盡可能地遠離潮流。我想最終的目標是引領潮流,而非追隨潮流 。」刻下講求可持續消費,他也確保合作的供應商重視相同理念。品牌用到的寶石都是無衝突(conflict-free)的,而黃金則是公平開採或是回收重用。

除了進軍JOYCE,品牌最近也有不少新搞作,例如搬到紐約SOHO區的新展廳,為客戶提供新體驗。「我們也會推出全新的House of Glik家居裝飾系列和男士系列。這個家居系列讓我開拓新領域,而我很想繼續這樣,每天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我很慶幸有機會將自己的藝術願景和設計化成實體產品!」●

查詢:JOYCE 2810 1120(太古廣場店)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