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治通鑑:肩痛點止五十肩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22日

【明報專訊】對於「五十肩」這名字,大家不會陌生,正正由於它很「有名」,物理治療門診不時有患者會問:「我的肩膊很痛,舉手過頭時有刺痛感覺,是否患上了五十肩?」然而,肩膊是一個複雜的結構,五十肩只是眾多致痛原因中的其中一個。

五十肩又名肩周炎,患者肩關節囊黏連,不論舉手、外展外旋、抓背等大部分日常動作都受到拉扯限制。肩周炎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疼痛期:往不同方向的活動都感到疼痛;第二階段凍結期:疼痛減緩,但活動幅度受限,感覺肩膊內扯緊;第三階段解凍期:凍結的肩膊逐漸解凍,痛楚緩減, 活動幅度慢慢變大, 但活動角度仍然受限,此時應做一些肩關節運動, 康復效果較為理想。

肩夾擠症候群 梳頭炒菜難發力

除了五十肩,還有其他更常見的肩痛成因,例如:肩夾擠症候群,患者肩峰下肌腱、滑囊等軟組織受壓及發炎,日常動作如舉手、外展(特別在90度時)、抬手摸另一邊肩膀、游泳或揮球拍時感到刺痛,肩膊前端有明顯壓痛點。如得不到治理,有可能發展成「旋轉肌腱撕裂」。除了疼痛外,患者會感到肩膀軟弱乏力,日常生活如端起茶壺、梳頭、煮飯炒菜都難以發力及持久,嚴重者或連手臂都抬不起來。如肌腱完全撕裂,則要動手術方能完全康復。

治療不同 做錯運動延誤治療

以上肩患徵狀相似,普羅大眾難以分辨,總之就是疼痛和生活不便。但它們的病理、受損組織、嚴重程度各有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案。舉例說,五十肩中後期患者需要較多伸展運動及關節鬆動手法,逐步鬆解黏連的關節囊,並做肩胛控制運動,改變肩硬期間活動幅度因受限制而帶來的不良肌肉代償動作習慣;肩夾擠症候群患者則要加強訓練肩旋轉肌以增強肩部穩定,並加強肩部血液循環以促進肌腱自我修復;旋轉肌腱撕裂患者除了需要加強肩穩定外,對於較年輕患者而言,或需要與骨科醫生商討是否需要手術治理。

做錯運動有如食錯藥,準確診斷能確保治療方向正確,避免走「冤枉路」而延誤治療,使問題惡化。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服務,查詢:2783 3636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