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02日

【明報專訊】「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20」委託中大做抽樣電話訪問,結果發現近六成受訪者精神健康不及格。

社會運動,加上疫情一波接一波,或多或少對精神健康構成負面影響。如果身邊伴侶是一個負能量炸彈,天天放負,作為最親密的另一半,都會感到無力。面對負能量爆棚的伴侶,如何一起走出低潮?

當一個人患有情緒病,身邊人首當其衝。

「今個星期我不想去街……」女友說。

男友忐忑猜想:「女友不想拍拖了嗎?是不是不再愛我?」

伴侶突然變得脾氣暴躁或鬱鬱不歡,拒絕見面溝通,未必是分手徵兆。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抑鬱症、焦慮症或其他精神科疾病患者,有時會失去溝通的動力和興趣,令人誤以為雙方關係出問題。但先要了解原因,或可能是情緒問題。另一半應給予空間和耐性,接受伴侶有精神壞的日子,不是完美的時間,要有同理心聆聽對方感受。

探討不開心原因

假如懷疑伴侶受情緒困擾,身邊人或許難以開口着他尋求協助。精神科專科醫生、性治療師麥棨諾以抑鬱症患者為例,患者背後都有不同故事,另一半不是去處理他的徵狀,而是要明白他為何不開心。溝通時切忌讓他感覺到「我幫你解決問題」、「你成日脾氣好差、情緒不好,去看醫生啦!」這樣患者通常不會去求醫。當出現情緒病,患者最常見的徵狀是失眠,另一半可以試着說:「你身體不適又失眠,我陪你看醫生,去處理一下睡眠問題。」對於患者而言,睡眠問題比較迫切,由此角度出發,勸他看醫生成功率和接受程度都會較高。

陪見醫生 助全面評估

當然,最好與伴侶一同見醫生,因為醫生除了要知道患者的主觀申訴之外,身邊人客觀的描述,有利全面評估。再者,陪同患者看醫生,也是情感上支持,令伴侶感到彼此同行。加上身邊人經常感困擾,不知道患者何時病發,如一起看醫生,醫生解釋病情,例如什麼情况下會出現某些問題,另一半也能掌握一些技巧去應對。

麥棨諾強調陪伴同行的重要,另一半宜在態度和情感上做支援。無論伴侶有多負面,另一半的態度就是「聆聽、接納、明白,與他同行」。一個人不開心時,想另一半了解、明白自己為何不開心,而不是尋求解決困擾的方法;另一半只需要聆聽、陪伴,但這點往往被忽略。尤其當伴侶哭泣時,切忌說:「唔好喊,你再喊我好煩!」這樣會令人感覺「哭是不應該」,患者會覺得自己全盤被否定。

感到煩厭 需檢討關係

另一方面,身為另一半的你,若真心有一刻念頭:「你唔好喊啦!我好煩……」就要檢視雙方關係是否出現問題,反省是否對伴侶感到煩厭,若感情生變,「這不是錯,一段關係要識得開始,也要識得放低」,麥棨諾說。

情緒病患者或會害怕另一半不接納自己,不願坦白病情,「如果另一半愛你,不會介意你有什麼病。情緒病跟其他病一樣,都是身體的疾病。患者有責任通知另一半」。而另一半亦要知道,若伴侶經常情緒低落,應思考背後原因,共同面對困難,助對方走出傷痛,負能量便會愈來愈少,「你愛這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你選擇與對方一起,就要接受他的背景和情緒反應,陪伴他一同面對負面情緒」。

文:李祖怡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