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治療異位性皮炎是一場漫長抗爭,病人最怕類固醇,既擔心「停藥會反彈」,又怕有耐藥性。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龔家怡指,異位性皮炎治療可分為皮膚護理及減低發炎兩部分;有效護理皮膚,可減少異位性皮炎發作次數及使用類固醇劑量。
洗澡水忌過熱 選低敏潤膚膏
異位性皮炎成因是皮膚先天有補水缺陷,故需要適當護膚,還原皮膚屏障功能。一般建議病人洗澡不應用過熱的水,選擇非鹼性、沒香味、不起泡的沐浴露。洗澡後以毛巾輕印身體,馬上抹上潤膚膏,避免皮膚變得乾燥;建議選擇無香味、低敏、乳質狀的潤膚膏。
減低發炎方面,病情輕微至中度患者可外用藥膏,目前為止以外用類固醇最有效。不少患者或家長抗拒使用類固醇,因擔心副作用;不過只要按病人年紀、皮炎位置及嚴重程度來選擇適當藥膏,按醫生指示使用,類固醇仍是安全又有效的藥物。
如不想使用類固醇藥膏,亦可選擇外用非類固醇藥膏,如他克莫司(tacrolimus)及吡美莫司(pimecrolimus)。龔家怡指,非類固醇藥膏副作用較少,適用於病情較輕微的患者,可用於皮膚特別薄的位置,包括面部、眼睛附近及關節位等。她提醒初次使用非類固醇藥膏,或有「㷫合合」輕微刺痛感覺,屬正常反應。
如果單純塗抹藥膏未能控制病情,則要用其他方法,如照燈治療(phototherapy),以UVA或UVB光線照射皮膚,壓抑皮膚敏感反應;惟照燈治療需每周照燈2至3次,為期約3個月,未必適用於上班族及學生。
口服類固醇可免則免
至於嚴重患者,或需口服非類固醇藥物,包括環孢素(cyclospor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這些藥物有調理免疫系統效果,副作用較長時間服用類固醇少。龔家怡提醒,口服非類固醇藥物要使用一段時間才見效,亦有可能有嚴重副作用。至於口服類固醇,則「可免則免,只可短時間食,讓患者過渡好辛苦的時間」。
近年有較新式的注射式生物製劑Dupilumab,可治療中至嚴重程度異位性皮炎患者。龔家怡指,生物製劑針對引致皮膚發炎的細胞因子(cytokine):白細胞介素-4(IL-4)及白細胞介素-13(IL-13)。傳統口服藥物會壓抑整個免疫系統,生物製劑則選擇性(selective)壓抑相關免疫反應,對患者免疫力影響較少。
生物製劑價格較昂貴,患者首星期打2針,之後每兩星期打1針,療程需時視乎病情而定。龔強調,生物製劑亦不能根治異位性皮炎,「暫時沒有一款藥可以令異位性皮炎斷尾」;要控制好病情,關鍵不在於藥物種類,而是要及早用藥,把皮膚穩定在正常狀態,方可「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