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類固醇濃度低≠藥效弱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03日

【明報專訊】面上出現丘疹、膿頭、發炎,以為是濕疹作怪,塗上類固醇藥膏,炎症看似消退,豈料是患上玫瑰痤瘡,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丘潔怡提醒,玫瑰痤瘡患者塗類固醇藥膏會「愈搽愈衰」。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表示,有病人到藥房買藥膏,「給職員看看手或面,說是想配藥膏。病人不清楚藥膏的成分,初時用後覺得效果幾好,但久而久之搽了多遍,就發覺有問題。他們求醫時也帶來藥膏,一看原來是類固醇藥膏!」另外,有病人雖然知道是類固醇藥膏,但以為濃度低就安全,「誤以為0.01%較1%濃度低,忽略藥物本身的強度」。她以hydrocortisone acetate 1%為例,屬於輕效外用類固醇;另一款clobetasone butyrate 0.05%雖然濃度較低,藥效反而較前者強。值得一提,兩種藥物都須在藥劑師監督下購買。

油劑水劑乳劑 視乎位置

丘潔怡補充,若以同一成分相比,尤其在皮膚摺位如腋下、腹股溝位置,油劑(ointment)類固醇藥膏吸收較明顯,因此副作用有可能高於乳劑(cream)類固醇藥膏。臨牀上,會考慮實際需要和情况而決定用何種強度和劑型。譬如患處在頭皮,若需要外用類固醇,處方油劑會使頭髮變得「油𥹉𥹉」,病人也不會願意用;通常會處方水劑(lotion),容易乾且方便處理。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