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痛症:力度非愈強愈好 閉氣忍痛反映過火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24日

【明報專訊】按摩時,人人可承受的力度不同?是否愈大力愈好?註冊中醫徐思濠解釋,有些人較少運動、肌肉較薄弱,故對力度需求亦較小,「用小小力按摩都好敏感」;相對有運動習慣的人,肌肉較厚實,或要較大的力度才可令肌肉深層有感覺,即俗稱「比較受力」。而隨按摩次數增多,亦有可能會產生肌肉力量,令人可承受更大的力度及刺激。惟他強調,按摩並非愈大力愈有效。有些人要求「追力」,或是過度按摩的徵兆,神經變得麻木及遲鈍,「敏感度低了,不加大力度就沒有感覺」;長此下去可能令筋骨、肌肉損傷。「追力好似食辣,一開始少少都好辣,逐漸變得麻木,其實對身體不好」。

初次按摩,如何判斷力度是否合適?徐思濠指,在健康、舒適的按摩過程中,應是完全放鬆,有「痠、麻、脹、痛」的感覺,按摩後應感到「痛快」。如發現過程中要刻意閉氣收緊肌肉,以對抗技師的施力,或長時間忍受痛楚,都已屬「過火」。註冊中醫區梓桓補充,按摩力度沒有標準,「只是以個人主觀感覺為主,受不住就是過了界」,如發現自己未能承受當下按摩力度,應主動提出減少力度,非一味忍痛。

註冊物理治療師司徒佩玉提醒,按摩力度過猛會引發肌肉反射性收緊,反而無法放鬆,宜循序漸進慢慢加大力度。雖然按摩可暫時紓緩疼痛,但長期依賴或以錯誤方式按摩,譬如力度過大、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肌肉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或者導致肌肉創傷。長時間對肌肉施加壓力,可能會導致敏感度下降,要加大力道才能穿透結締組織。肌肉纖維化令肌肉繃緊,若患者繼續以大力按摩紓緩,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按摩不治本 好姿勢+運動最重要

對於肌肉緊張的患者,司徒佩玉建議按摩5至10分鐘,再做關節鬆動;或利用電療儀器,刺激肌肉達鬆弛之效。患者不要過分依賴按摩,平時應保持正確姿勢,以及避免長期維持固定姿勢。「即使捏完感到舒服,但沒有改正錯誤動作或姿勢,肌肉又會再次緊張。」長期姿勢不良,如低頭族頸部肌肉緊張,按摩可放鬆肌肉,但接着又低頭打機數小時,治標不治本。司徒佩玉解釋,按摩是被動式療法,患者應積極做適當運動,藉主動運動提升肌肉力量。伸展運動亦可紓緩肌肉繃緊、腰痠背痛。

區梓桓建議,想有效紓緩肩頸膊痛,最簡單是找出痛症原因,定時做伸展運動。例如因長期對住電腦而肩頸痛,可以每隔1小時郁動頸部肌肉,「郁動一下會沒有那麼痛」;日常生活中亦可多做太極、八段錦等運動紓緩筋骨,減輕肌肉痠痛。

[健康]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