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體體溫通常在37℃左右,在不同環境下,透過體溫調節系統來維持正常體溫。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表示,炎熱環境下,身體主要透過汗液蒸發帶走熱能,但當周圍環境濕度高於75%,汗液蒸發速度大減,未能適時降溫。當環境溫度過高,體溫調節亦會失效;若無法有效降溫,有可能出現熱痙攣、熱暈厥,甚至較嚴重的熱衰竭、中暑。
■輕微
熱痙攣(heat cramps)
大量出汗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引致肌肉疼痛和抽搐。
熱暈厥(heat syncope)
在高溫環境下,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致供應到大腦的血液減少,血壓降低而致暈眩,甚至輕微休克。
■中等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主要由於流汗過多,身體流失大量水分及電解質,出現暈眩、疲倦乏力等徵狀,嚴重可造成中暑。
■嚴重
中暑(heat stroke)
患者核心體溫超過40℃,出現暈眩、神志不清,甚至休克。
■急救解衣灑水 補電解質
.離開高溫環境,將患者移至陰涼及空氣流通的地方,解開衣服幫助散熱
.全身灑水降溫
.避免將患者浸於冷水中,尤其是小朋友、長者、長期病患者,突然降溫會導致血壓改變,對心臟造成負荷,影響供血
.如患者神志清醒,可給予飲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