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加熱助釋果膠 止瀉通便雙向調節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31日

【明報專訊】蘋果營養豐富,含有維他命A和C、膳食纖維等營養素,能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但網上流傳,蘋果煮水喝可止瀉。究竟蘋果「止瀉」抑或「通便」?

從西方營養學角度,蘋果既能通便,又能止瀉。仁安醫院註冊營養師李向明表示,當中原因與「果膠」(pectin)有關。果膠是水溶性纖維,大多集中在皮肉之間,如橙皮與果肉之間白色部分含豐富果膠,平時吃橙時撕去外層的白絲正正是水溶性纖維。果膠在水果的作用是將細胞黏在一起,加固細胞壁,使水果變得堅固,所以硬身果皮或厚皮的水果一般含有較多果膠。

軟化硬便 亦可吸收腸道水分

果膠是多醣(polysaccharide)的一種,不被身體消化吸收,故沒有熱量;水溶性纖維包括果膠,被大腸內益生菌代謝後,能調節腸道pH值,有科學研究證實可預防大腸癌。水溶性纖維可平衡腸道內的益菌和壞菌比例,有利腸道健康,對於通便止瀉有雙向調節作用。果膠具吸水特性,可以使乾硬大便變得濕潤柔軟而容易排出,改善便秘問題。相反在腹瀉的時候,由於果膠能吸收腸道水分,令稀爛多水的大便可以較易成形,改善腹瀉情况。雖然蘋果含有果膠,但並非吃一次就能馬上止瀉通便,可能需要吃2、3星期才有效。

有指「蘋果生吃通便,熟吃止瀉」,有否根據?李向明表示,不論是生吃抑或煮熟的蘋果,都有助改善便秘和腹瀉,只是蘋果煮熟了有較多果膠,理論上效果更明顯。因為加熱會將蘋果細胞壁軟化和分解,更多果膠釋出。此外,不同狀態的蘋果果膠含量有所差異。刊於BMC Microbiology期刊2010年的研究指出,蘋果渣果膠含量最高,其次是蘋果泥。蘋果渣主要是由皮和果肉,以及種子、莖製成,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一般沒有加熱煮熟。蘋果泥是煮熟蘋果肉後製成泥狀,製作過程中蘋果被磨爛,熱力令果膠充分釋出。

腹瀉者勿吃蘋果皮

值得留意,蘋果皮含非水溶性纖維,能使糞便體積增大,增加與腸壁接觸,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以減少便秘。因此,腹瀉人士最好不要連皮吃蘋果,以及含高纖維的水果如木瓜、連皮提子等,宜食清淡食物及補充水分。

文:李祖怡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