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揀識用:入耳式耳機 較易發炎過敏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14日

【明報專訊】入耳式耳機輕巧,又可隔絕外界雜音;全罩式耳機完全覆蓋耳朵,不易甩掉,舒適度高;骨傳導耳機是較新科技,可以清晰聽見外界聲音。究竟應如何選擇?

每次用後消毒

入耳式耳機要放入耳洞口,直接接觸皮膚,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鄧志豪指出,入耳式耳機導致發炎、過敏的風險相對較高;由於每個人外耳道結構均有不同,入耳式耳機形狀未必完全貼合耳朵,「有好多時候未必太配合到」,如長時間戴着,耳機在耳道產生壓力及摩擦,或會導致損傷。而全罩式、骨傳導耳機毋須把耳機放入耳道,對耳道壓力、環境影響較小,理論上可減少耳朵發炎的風險。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許銳祥則認為,耳朵內會分泌油脂、汗水,亦有耳垢,若經常以入耳式耳機封住耳道,又未有定時清潔耳機,每次把耳機放入耳朵時有可能把細菌、污染物帶到耳道。全罩式耳機「相對來說不會那麼容易傷到耳道」,惟長時間「罨住」耳朵,亦有利細菌滋生發炎。他提醒,不論使用哪種耳機,都需要勤清潔,避免細菌滋生,「(戴耳機)就好似戴眼鏡一樣,需要每日清潔」。

感「頂住」勿用

許銳祥建議,每次使用耳機後用酒精濕紙巾清潔,避免細菌滋生,亦要保持耳朵衛生及乾爽,才可減低耳朵因長期戴耳機而發炎風險。如用入耳式耳機,最好選擇有不同大小膠粒替換的款式,佩戴時由較小碼試起,「逐個大小試,唔得再轉,避免一試就用最大」,以免增加耳機與皮膚摩擦風險,刺激皮膚;亦不應為追求音質而令耳機緊貼耳朵,「要找個平衡,不可以只顧音質而不顧健康」。

鄧志豪補充,選擇耳機時最重要是留意其舒適度,試用入耳式耳機時,可留意耳朵會否因戴上耳機而感到「頂住」,如有的話,不建議使用。另外,應適時放下耳機,如用耳機一小時便要讓耳仔透透氣,按摩一下耳朵,甚至交替使用不同款式耳機,好好保護耳朵。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