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69):有誰明白我?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01日

【明報專訊】一般人都不喜歡患病,不願意接受自己從一個健康人士變成一個長期病患者的角色,而癌症病人及其家人所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更不足為外人道。假如我能夠告訴病人:「這些藥物雖然會令你很辛苦,但我擔保能藥到病除!」那麼我相信病人大多願意面對這「有期徒刑」。可是現實環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做完1次、2次,甚至是3次治療,都不能肯定癌病絕對不會復發。生理上似是復元,心理上所承受的惶恐卻最折磨。

這麼多年來,我發覺病人和家人覺得最難受的,就是心中那種不能言喻的焦慮、恐懼和壓力。病人要面對自己的頑疾,本身固然痛苦;身邊的照顧者也同樣面對很大壓力,心靈上可能更痛苦,因為他們心疼自己所愛的人。家人覺得自己責任重大,所以很努力照顧病者:帶他出出入入看醫生、提醒食藥、擔心他食藥後有什麼副作用,又千方百計去尋找減低副作用的方法等。很多時照顧者更要獨力承擔一切,令他心力交瘁。病人或可以靠醫生,但照顧者又由誰來幫助他們呢?

通常大家都非常關心病人,卻沒有什麼人會記得去關心照顧者。照顧者有時還覺得自己怎麼做也做得不夠好,感到壓力很大。他們往往忘記了自己,一切都以病人為先。「只要你好好的,我便好了;只要你開心,我也會開心」是每個照顧者的心聲,也是心願。他默默地陪伴病人走過人生這段最艱苦的道路,令病人覺得雖然不能逃避肉體上的痛苦,但知道自己仍是一個被愛、被尊重的人。

病人痛 照顧者往往更痛

行醫這麼多年,我覺得無論醫學多麼昌明,能夠做的其實很有限。我遇過一名照顧者,目睹她實在已經到了筋疲力竭、無助和絕望的階段。我告訴她:「我知道你已經盡了力,請你放心把病人交給我的團隊,我們一定會努力幫你『睇住佢』。」原來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說話,對照顧者來說已經非常受用。所以我覺得作為醫生,不要誇口醫療如何先進、如何幫助到病人,反而是一句發自心底的安慰,一些將心比心的分享,更能為照顧者帶來適切的慰藉。

我不相信「人死如燈滅」,亦不相信人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個偶然、是分子組合,過了若干年「熄了燈」後便什麼都沒有了。生命不在乎於長短,而在乎是否豐盛,離開時有沒有不枉此生的感覺。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病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在走最後一段路的時候,在「生理」上不必忍受無謂的痛楚;「心理」上覺得受到重視,有尊嚴;離開時並不是「熄了燈」什麼都沒有;重要的是要覺得自己不枉此生。

患病這條路,病人痛,照顧者往往更痛。作為醫生,醫治病者的同時,也希望可以減輕照顧者的一點痛。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