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醫:科學角度看連花清瘟膠囊療效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14日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每日新增病例數以萬計。隨之而來是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很多感染者未能入院接受治療,連社區隔離設施也人滿為患,大量感染者只能無奈滯留家中。不少患者自購成藥自救,其中最為大衆熱捧的是連花清瘟膠囊。

市民視為「抗疫神藥」,卻有本港專家來了個「兜頭淋」,指連花清瘟膠囊的臨牀研究並沒有經過安慰劑對照,並無科學實證證明有效紓緩症狀;新加坡當局又指藥物不能降低病毒量,不能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

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冠病毒,有值得信賴的臨牀證據嗎?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從不同科學文獻數據庫中檢索了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發現3篇論文。這些論文為隨機對照、品質較好的文章。

鍾南山研究:

症狀更快痊癒 難減轉重症率

第一篇為英文論文,便是本地專家提到的那篇,發表在德國學術期刊Phytomedicine(《植物醫學》)。研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團隊於2020年初完成,這個臨牀試驗為非盲、開放性研究(open-label study)。他們於2020年2月2至15日共收入284例經核酸檢測確診的新冠患者,患者來自內地9個省份23家醫院,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對照組)只接受常規支持療法,主要是吸氧、抗病毒治療和對症治療等;而另一組(觀察組)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結合口服連花清瘟膠囊,每日3次,每次4粒,連續服用14天。

終點指標為臨牀症狀(發熱、乏力、咳嗽)的痊癒率,次要指標包括臨牀症狀痊癒所需時間、胸部影像學(CT)改善了的病人所佔比率,已經臨牀治癒的病人(定義為已經退燒達3天以上,臨牀症狀消失、胸部影像學明顯改善,連續兩次新冠病毒核酸測試陰性)所佔的比率,以及病毒轉陰率和所需時間。

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症狀痊癒率明顯高於對照組(91.5% : 82.4%),症狀痊癒時間中位數明顯比對照組短(7天 : 10天)。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退燒時間分別為2天和3天,乏力症狀消失分別為3天和6天,而咳嗽症狀消失為7天和10天。觀察組CT影像的改善比率也明顯高於對照組(83.8% : 64.1%),臨牀治癒的患者比率也明顯高於對照組(78.9% : 66.2%)。但研究也發現,兩組在減少患者輕症轉重症率方面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別,且兩組新冠病毒轉陰率也大體相當。

這個臨牀試驗採用隨機分組方法來分配病人,患者來自多間醫院,有較好代表性。研究人數為中等數量,並採用退燒時間、胸部CT影像變化和病毒轉陰率等客觀評估指標,可信度較高。當然,試驗中對照組沒有採用安慰劑,影響了嚴謹度,不過,處於疫情爆發的危機中,採用非盲法來評估急性傳染病的治療,也是醫學界接受的設計方法。

另外兩個研究則發表在內地的醫學雜誌,均為隨機、非盲,和在常規療法(主要為抗病毒治療)基礎上加口服連花清瘟膠囊的對照試驗。其中一個研究在武漢市收集295例病人,結果表明,連花清瘟膠囊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80.9% : 64.8%),轉重症率也明顯低於對照組(14.2% : 23.6%),中醫證候評分(發熱、乏力、咳嗽、咽喉乾痛和胸悶),以及炎症指標也低於對照組。另一個研究在深圳市收入60例新冠病毒患者,治療組增加口服連花清瘟膠囊後,乏力、咳嗽、氣促等症狀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轉重症率也較對照組低。

基於以上3個隨機對照臨牀試驗結果,我們認為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冠病毒的效用和安全度,具有較好的循證醫學證據。此外,內地對連花清瘟膠囊也做過一些臨牀治療觀察和非隨機對照臨牀研究,一定程度上為支援臨牀應用提供證據。

調節免疫因子 減炎症反應

連花清瘟膠囊是複方製劑,成分複雜,目前有64個已知的化學成分。對新冠感染的治療具有多成分、多靶點的特點。研究發現它主要通過調節相關免疫因子及信號通路,減輕患者炎症反應並緩解症狀,同時所含有效成分亦具有直接阻斷病毒的作用。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林志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張宏偉(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研究員)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