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治療:脊髓受傷初期「關機」 靠物理治療喚醒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03日

【明報專訊】頸椎受傷患者入院後,醫生首先會檢查他們的手腳有無力,評估脊髓受傷所牽涉的範圍;再透過X光、磁力共振等檢查,判定受傷程度及做預後(prognosis)分析。骨科專科醫生羅尚尉表示,一定要盡快做手術,「因為神經線被壓住,要盡快釋放壓力,才有機會復元」。手術包括將骨頭復位、清除爆裂骨頭、固定移位的頸椎等,給予良好環境讓神經線復元。接着就要開始做復康,患者需要多學科團隊支援,包括骨科、腦神經外科、泌尿科、腸胃科等專科醫生,還有物理治療師、義肢矯形師和臨牀心理學家等。

「脊髓受損患者初期會進入脊髓休克(spinal shock),完全『關機』, 短暫失去功能,之後透過活動和訓練去刺激沒有受損部分恢復功能。」物理治療師鍾致康表示,就算患者的脊髓完全受損,物理治療未必讓他們再次正常行走,但對骨質、關節、肌肉健康、心理質素等都有好處。

復康期至少半年 目標重返社區

「患者接受手術後,通常會用呼吸機,因此復康早期會先做胸肺物理治療,移除痰涎和保持呼吸暢順,之後才可以做其他治療。」鍾致康指,患者長時間臥牀,肌肉、關節會愈來愈緊,因此當可自行呼吸,便要開始手法治療、被動運動等,維持身體活動能力。患者能坐或站起來時,就可做步行訓練。由受傷臥牀到能下牀,再到輪椅和步行訓練,需時較長,「復康時間需要半年至1年甚至更久,視乎頸椎受傷程度」;患者若有併發症,如肺炎、壓瘡、傷口感染等,需時更長。

羅尚尉亦指,頸椎受損患者的復康過程相當漫長,尤其是不能完全復元的患者,一輩子都需要復康治療。「目標是讓他們重返社區,長期住院對身心靈都不好。」但患者能否返社區生活,除視乎復康進程,也要家人支持和充足資源,包括改動家居設施和添置醫療儀器。

搭車打瞌睡 急停易傷頸

常見導致頸椎受傷的活動有體操運動、跳水等,應否避之則吉?羅尚尉表示,職業運動員無可避免做這類動作,「所以適當訓練和熱身最緊要,運動時要注意安全,很多時患者都不是比賽時受傷,而是練習時受傷,可能掉以輕心、不集中」。另外,車禍和工業意外也容易造成頸椎受傷,平時我們有意識要用肌肉保護頸椎,但若乘車時睡着了,一旦急停,頸椎沒有肌力保護,容易嚴重受傷,因此坐車時要加倍留意。

[健康]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