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治療:發展障礙童 提升學習有妙法

文章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黃女士就讀K3兒子被診斷出發展障礙,他的認知和動作功能均落後於同齡孩童。黃女士擔心不已,辭去工作協助孩子學習。兒子在社會福利署轄下「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接受訓練,但他在家中對學習活動欠缺動力,與姊姊和妹妹難有互動。黃女士不知道如何幫助兒子融入家中活動,發展適當的能力。

黃女士向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職業治療師提及兒子情况,職業治療師推薦嶄新的「職能表現指導」(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coaching)治療介入模式。「職能表現指導」是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獲得醫療衛生研究基金資助的促進健康項目,將這個方法初次應用於香港。它是以家庭為中心、注重與家長建立伙伴關係的晤談指導方法。職業治療師以「教練」的方式與家長合作,分析孩童表現,引導家長開發可應用在生活中的有效策略,以促進孩童參與活動。指導對象可以是孩童的1或2名家長,指導流程如下:

1. 釐清目標

黃女士擔心兒子發展落後,治療師聆聽她的描述後,傳達想與她一起解決問題的信息。在治療師引導下,黃女士表達出希望兒子晚上9:30前上牀睡覺,是她認為當前最重要的目標。

2. 分析

治療師請黃女士描述,當兒子準時上牀睡覺的某天,孩子是怎麼樣的表現?她如何調節周圍的人和事,令兒子更容易準時睡覺?

3. 行動

治療師問:根據我們商討的策略,這星期你會實行哪一項?什麼時候/地點最適合嘗試這個策略?

4. 分享/反思

治療師問:嘗試時發生了什麼事?新策略如何有效令兒子晚上準時睡覺?從兒子對這個新作息的反應,你學到了什麼?

5. 普及

治療師問:這個策略可否應用在其他活動或情境?誰可以使用?

(開始新的活動目標,重複以上步驟)

引導家長訂目標 創新策略

職業治療師運用聆聽技巧和同理心,與家長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再透過家長口述孩童的當前表現,然後引導家長訂立一個活動目標。治療師請家長分析過去用過的有效策略及創造新策略,引導家長選擇可行策略,並制訂接下來要嘗試的計劃。在下一節課時,治療師請家長分享策略的效果,繼而作出調整,並引導家長思考能否把計劃普及化。之後再訂立新的活動目標,重複上述步驟。

「職能表現指導」提供最多8節指導課,每課約30至60分鐘。過程鼓勵家長抉擇及發揮創意,營造一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外國及香港本地研究都已證實可促進有發展障礙孩童的活動表現,比一般康復治療更能賦予家長解決問題的能力。

回到故事本身,黃女士訂立目標,就是希望兒子可以改善家居活動表現。在指導課中,黃女士發掘出適當策略,並在治療師指導下成功地執行。黃女士一開始為兒子設定了活動目標(包括在晚上9時30分準時上牀睡覺、使用適當姿勢寫字完成功課、適時跟媽媽描述自己的想法、安靜地坐着吃完早餐,以及與姊妹一起合作玩遊戲而不爭吵),而兒子在每個目標的表現都有大幅進步。同時,黃女士逐漸找回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想出其他策略幫助兒子參與更多的家居活動。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簡啟文(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