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219):香港可成為新藥研發中心嗎?

文章日期:2022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執筆當日,正是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一方面我為着政府決意把香港打造成國際創科中心感到欣喜,另一方面我卻體會到困難重重,要落地並非單靠口號,如何避免資源錯配,還有一段漫長道路。

過往幾十年,香港的醫療水平是世界首屈一指。不單是臨牀經驗,還有基礎及轉化研究都在國際上顯赫有名。可是多年來香港沒有深化的政策支援,令到得來不易的醫學科研成果未能落地。

近年來新藥物發展的一個大突破,就是利用人體腸道的細菌醫治多種疾病。早於2014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當地科研公司提供腸道微生態移植(FMT),作為醫治多種疾病的研究藥物。上個月美國FDA正式批准某藥廠把FMT轉化成口服藥物,醫治一種稱為「難辨梭菌感染」的可以致命惡疾。

缺深化政策支援 科研成果難落地

這邊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從2015年開始,已完成近550項FMT治療,除了確定它的安全度及治療「難辨梭菌感染」的成效,並發現這治療對其他疾病的潛在用途,包括自閉症、骨髓移植排斥、結腸炎、肥胖等。這是一個難得的成就,因為我們所完成的FMT已是歐洲17個中心總數的三分之一,技術上我們已得到英國的確認。在亞洲,這方面的經驗很貧乏,雖然中國大陸有不少醫院聲稱掌握這種技術,但至今他們對於如何選取及提煉腸道微生態的技術,還未有公認的方案。

由此看來,香港本應有很大優勢成為開發FMT新藥物的亞洲龍頭。可是香港沒有新藥認證中心,過往多年這個重要項目所產生的成果不被接納為藥物發展,只停留在學術研究階段。亦由於沒有這方面的政策支持,就連找一所本地合規格的製藥廠房也沒有。為什麼?因為法例要求製藥要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哪有商業機構願意製造不合規格又沒有認證的產品呢?美國FDA之所以能夠令FMT發展為新藥物踏出一大步,不單是當地科研人才輩出、藥廠資金雄厚,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政策與時並進,了解如何走在科技的最前端,把資源投放在開創先河的項目上。

過往香港已錯失了不少醫療創科的發展機會,但願今次我們能夠真正把握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機遇,把香港打造成一個新藥物研發中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家亮(中大醫學院院長)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