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醫臨牀上失眠常見有3種原因,註冊中醫朱穎詩解釋,第一種是肝鬱化火證,因壓力大,經常捱夜或過度勞累所致,同時有頭暈、頭脹、雙眼現紅筋、耳鳴、口乾、口苦等徵狀;第二種是心脾兩虛證,會在久病或身體虛弱時出現,伴有經常感到疲倦、頭暈、心慌、胃口差、肚脹等,不少新冠康復者失眠都屬這個原因;第三種是陰虛火旺證,在更年期較常見,經常感到心煩心慌、晚上多汗、潮熱及頭暈。
註冊中醫潘健燊則表示,陽入於陰謂之寐,人需要陰陽調和才能安睡,就好像「老公(陽氣)每晚要返屋企陪老婆(陰分),大家先可以好好瞓覺」。
朱穎詩、潘健燊由起居飲食、食療、呼吸法、按穴4方面,提供全方位助眠攻略。
起居飲食 核桃做零食 小米煲糖水
‧在生活及工作上避免心情鬱結或發怒而傷肝,思慮太多亦會傷脾
‧正餐少吃傷脾胃的辛辣及煎炸食物
‧下午3時至晚上6時吃5至8粒核桃作零食。核桃可補腎安神,尤其適合過度用腦或多夜尿、腰痠等腎虛型失眠的人。核桃亦含有褪黑激素,有助改善睡眠質素
‧晚飯後約7至9時吃安神糖水(百合40克,銀耳10克,冰糖30克,酸棗仁30克,小米50克/約4人分量;所有材料加4至5碗水煲1小時),有助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當中小米是「助眠聖手」,能健脾安眠,提高腦內的色胺酸量,有助入眠
食療 清肝化痰寧神湯
春天開始釋放陽氣,大腦受影響而未能放鬆,體內陽氣被壓抑,形成肝膽鬱熱的體質,影響睡眠質素;加上濕氣偏重,若平日喜歡吃薯片及朱古力等濕熱零食,又欠缺運動,令濕氣滯留體內,阻礙氣血循環,出現半夜易醒、盜汗等痰熱擾心現象。
‧清肝甜睡湯
適合肝膽鬱熱者,徵狀包括多夢易醒、火爆易怒、胸脅脹痛、經常嘆氣、口苦、眼乾帶紅筋、小便赤痛
功效:清肝利膽,瀉火安神
材料(3至4人分量):
雞骨草、桑葉、夏枯草各15克,蜜棗兩粒,豬骨250克(素食者可用腰果代替),陳皮半塊,生薑2片
做法:將中藥材洗淨,豬骨汆水,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10碗,猛火煲滾轉中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化痰寧神湯
適合濕氣重者,徵狀包括常感到睡不夠、多夢易醒、心煩不安、喉嚨容易有痰、胃口差、作嘔作悶、口黏口臭
功效:化痰清熱,和中安神
材料(3至4人分量):
生、熟薏苡仁各15克,茯神20克,陳皮1塊,白蘿蔔適量,芒果核2個,豬瘦肉3両(素食者可以用腰果代替)
做法:將材料洗淨,豬瘦肉汆水,切件放入煲內,加清水10碗,猛火煲滾轉中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 龍眼百合茶
功效:養心安神
材料(1人分量):
龍眼肉10克、百合6克、紅棗5顆
做法:藥材放入500毫升水中,煮30分鐘後飲用
478呼吸法 放鬆身體
用鼻吸氣4秒,閉氣7秒,再慢慢從嘴巴吐氣8秒,以上3個步驟為1個循環,每晚做4次。透過吸氣4秒吸入更多氧氣,閉氣7秒有助氧氣徹底進入血液,吐氣8秒可以減緩心跳,令肺部排出二氧化碳,降低交感神經興奮程度,放鬆身體,幫助入眠。
按穴助眠
按摩內關穴及印堂穴,可以順、逆時針分別按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