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偶然重溫一段多年前的悲劇。故事發生於上世紀90年代南蘇丹,由於饑荒和戰亂,每天都有多人餓死。有一張相片,是一個小孩子前往聯合國救援中心途中,因飢餓倒地,無力再前行。孩子旁邊有一隻禿鷹,正耐心地等候這個垂死的孩子成為牠的晚餐。這張相片由一名記者現場拍攝,並於1993年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見圖)。相片發表後得到廣泛報道,記者於1994年獲得被譽為「新聞界奧斯卡」的《普立茲新聞攝影獎》,但他於得獎後數月自殺身亡。
為什麼他於事業高峰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為何人生得意之際卻落得如此慘淡收場?據說得獎後不斷有人追問記者有關那孩子的下場,他卻回答說:「這個我不太清楚,因為我拍攝後便趕往機場了。」他的答案令很多人感到震驚,質疑為什麼他沒有把孩子抱去附近的救援中心?有人諷刺他說:「他有充足時間去捕捉鏡頭下的情景,卻沒有時間抱走那孩子?」「當日除了那隻虎視眈眈的禿鷹外,還有第二隻拿着相機的禿鷹!」記者可能受不了良心責備或外界壓力,最後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假如他當日救了這個孩子,也許他今天仍然活着,並變得更有名氣。
有些人覺得,如果當日那個小孩子喪掉生命的話,罪魁不單止是那隻飢餓的禿鷹,還有那個沒有救走孩子的攝記。不獨非洲野外,人間其實處處有禿鷹。
向弱勢的人伸手 世界更美麗
有新聞報道指記者有嘗試趕走那隻禿鷹。也有些人為記者辯護,指他不是救援人員,沒有能力或責任拯救那個孩子。當日路上必定有不少垂死的孩子及覓食的禿鷹,假若你是那名記者,又可以救多少個孩子?你如何選擇救哪一個?
也有些人認為既然沒有能力拯救那些飢餓的孩子,就不應該拍攝那麼殘忍的相片。拍攝這些相片是錯嗎?有人認為那名記者的專業行為讓世界認識殘酷的現實,有助喚醒世人的良知,伸出更多援手去救助弱勢社群。
也許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觀點辯論這件事的是非對錯,但結果都是一樣,那名記者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我們活在一個相對幸運的環境,這城市沒有饑荒和戰亂,可是我們有否向沒有能力自我保護的人伸出援手呢?如果我們說:「這個不是我的責任,那個我沒有能力,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那麼我們也變成了只會拿着手機拍照的禿鷹。
改變世界不需要奇蹟,因為每個人都有這份能力。若然我們願意向弱勢的人伸手,選擇為受屈的人發聲,世界將會變得更美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