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醫生為何不退休?

文章日期:2024年01月22日

【明報專訊】周末一班同行老友共聚聊天,發覺有許多私人執業的同行,雖然歲數已過從心所欲之年,但仍孜孜不倦地看病;那些本來在公家任職的,在60歲或至多65歲根據政策榮休後,仍有不少全職或兼職在私人市場繼續工作。閒談之間有人提出,為什麼我們做醫生的,好像特別多人遲遲不願退休?

何謂適當退休年齡,從來都有爭議。以前政府的退休年齡是55歲,那時人均壽命是60歲多一點,公務員退休後吃「長糧」,也不用擔心他們吃得太久。後來香港人愈來愈健康,也愈來愈長壽,55歲退休後不少還可以多活三四十年,拿公帑給他們吃這麼久的長糧太不划算,於是退休年齡延至60歲,之後索性取消了長俸,以及把退休年齡再延至65歲。沒有了長俸,低薪公務員落得老年貧窮,唯有繼續工作,掙取微薄收入以供餬口。至於非公務員,從來都沒有長俸,退休後生活主要靠積蓄。那些「餐搵餐食餐餐清」的低薪族,根本沒有享受退休的權利,要不停工作,直至「息勞歸主」。

名醫用過時舊方法「毁英名」

醫生是自由工作者,在私人市場工作的根本沒有退休年齡,只要自己喜歡,病人不介意,工作到多大年紀沒有人理會,但有兩個先決條件:第一就是要不斷學習,緊貼日新月異的醫學發展,務求自己的醫學知識與時並進,否則不但病人得不到最佳治療,自己也可能惹上麻煩。第二是要量力而為,切莫看見有些新技術新手術很紅很火,即使自己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也先試為快,把病人當作白老鼠。

一些資歷很深的前輩名醫,可能工作太忙,沒時間繼續學習,診治病人還沿用數十年前的舊方法,不知道有些方法已是落伍過時,而且按現時準則風險太高,已被較安全較有效的新方法取代。後來被病人投訴到醫務委員會,最終被判專業行為失當,一世英名,毁於一旦。也見過一些前輩,為了不甘被譏追不上時代,動手術時運用他受訓時還未面世的技能儀器,由於缺乏這方面的訓練和經驗,手術出了問題,令病人無端受害,醫生自己也沒有好下場。要是他懂得量力而為,把病人轉介給掌握這技術的後輩,病人和他自己都不至受苦。

回到醫生不願退休的問題,當然不可能排除個別同行因為經濟原因需要繼續工作,但這應屬極少數。我的朋友圈子中,有不少同業是因為由醫學生時代開始,一輩子都是忙忙碌碌,要他們突然放下工作,實在不習慣,「閒着閒着,很容易閒出病來」,是他們常說的口頭禪。除了怕閒出病,許多醫生都有救急扶危、服務病人的使命感,退休之後不再醫治病人,以前努力不懈學習的專業知識,以及多年累積的經驗,好像都浪費了,那空虛失落的感覺,不足為外人道。也有一些同業,不退休的原因是不想離棄跟他們一起工作多年的護士或助手。私人執業醫生雖是「個體戶」,但診所裏許多員工都追隨他們多年,雙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况且診所一旦停診,這些員工馬上要加盟失業大軍,也是令他們不忍退休的原因。此外,還有一些醫生是捨不得他們照顧了很久的長期病人,家庭醫生和兒科醫生特別多這類病人,感受也可能特別深。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中大榮休教授,專攻新生兒,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醫生 長俸 退休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