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血液科(haematology)乃冷門科目,屬內科(internal medicine)範圍內一個特別專科,專責處理與血液相關疾病,提供準確診斷及合適治療。常見血液科疾病包括貧血(anaemia)、白血病(leukaemia)、淋巴癌(lymphoma)、骨髓癌(myeloma)等。常用檢驗包括骨髓穿刺(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及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推動無償血幹細胞捐助
達安輝教授(Professor David Todd)乃香港血液科先驅,二戰後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1974年成為港大首位本土培訓的華裔內科教授,接任內科學系系主任一職;任內推動高質素醫生培訓、醫學研究及臨牀服務,令香港大學的教學醫院瑪麗醫院成為亞洲區內的國際血液科研究及治療中心,居功至偉。香港血液科初期科研項目主要是香港常見的先天性遺傳病,包括地中海貧血病(Thalassaemia syndromes)及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又稱蠶豆症)。國際知名,成就非凡。
癌症治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迅速發展,尤其血癌;香港大學血癌研究亦有顯著成績;引入骨髓移植服務,同時促進成立「無血緣骨髓捐贈資料庫」,推動無償血幹細胞捐助。
香港醫院管理局1990年代成立,香港優秀的血液科醫生數目同時逐漸增多;血液科從瑪麗醫院有序擴展至其他醫管局地區醫院及各私家醫院,形成一個網絡,同心提供優質血液科服務。先進的血癌治療包括化療、單克隆抗體、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基因治療、血幹細胞移植等,大幅提高血癌治癒率,延續血病患者生命。
新藥昂貴 影響血癌治療成效
醫療新科技為血癌病者提供新希望,亦同時有新挑戰;醫療人手及病牀數目不足,新藥費用昂貴,皆影響血癌治療成效。因此,醫療融資成為全球重要課題。內地政府正積極處理這問題,力求大幅降低進口抗癌藥價格;香港用藥量相對較少,與大藥廠的議價能力較弱,不知可否與內地合併議價,爭取較合理的藥價。
文: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