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受壓 手臂痹痛無力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04日

【明報專訊】手臂出現麻痹無力等徵狀,很多人會聯想到是頸椎出問題,然而,也可能是胸廓出口綜合徵。

胸廓出口是指下頸至腋窩通道,當中的神經或血管受到壓迫,就會出現上肢麻痹、刺痛、乏力、手臂無法提高,甚至肩部和頸部痠軟、疼痛。

什麼是胸廓出口綜合徵?

胸廓出口綜合徵(thoracic outlet syndrome,簡稱TOS)是指頸部至第一肋骨上方的神經和血管受壓迫,因而引起上肢徵狀。

胸廓出口是以前斜角肌(anterior scalene)為前界、中斜角肌(middle scalene)為後界,以及第一肋骨(first rib)為下界的空間,包含着重要結構,包括臂神經叢、動脈和靜脈(見右圖)。

逾95%屬神經刺激發病

當這個空間因某種原因收窄,便會壓迫內裏的結構,引起不同的上肢徵狀,例如麻痹、疼痛、無力等。根據受壓迫結構,胸廓出口綜合徵可分為3大類,分別為神經性、動脈性和靜脈性。

神經性胸廓出口綜合徵,佔所有病例95%以上。病徵通常是神經刺激引起手臂和手部疼痛、感覺異常和無力。感覺異常涉及所有手指,通常無名指、尾指,以及尺側前臂最為明顯。除了上肢外, 還會導致頸部、斜方肌上方和前胸壁疼痛。而動脈性和靜脈性胸廓出口綜合徵,常見病徵包括手部冰冷、腫脹,以及活動手臂時容易疲倦。

頸傷致斜角肌腫脹 臂神經叢受壓

胸廓出口綜合徵在大多數情况下,是因頸部創傷引起。頸部創傷後,斜角肌發炎變得腫脹,從而增加斜角肌三角區(interscalene triangle)內的壓力,導致臂神經叢受壓迫。發炎期過後,疤痕組織開始積聚,肌肉變得緊張,再次導致臂神經叢的壓迫。

圓肩、低頭族高危

不良姿勢也會導致胸廓出口綜合徵,如圓肩或頭部前傾,使胸小肌處於縮短狀態,隨着時間推移,胸小肌變得繃緊,令喙突下空間(sub-coracoid space)壓力增加,導致臂神經叢受壓迫。

■運動紓緩

每日伸展強肌 保持關節靈活

胸廓出口綜合徵患者,應避免提舉重物及上肢重複動作。每日做伸展運動,強化肌肉力量和保持關節靈活。運動治療師Milo講解胸廓出口綜合徵的運動治療方針。

胸廓出口綜合徵主要是因為臂神經叢受壓迫而出現的上肢徵狀,主要在3個地方出現問題,分別是斜角肌、鎖骨和第一肋骨的空間,以及胸小肌,針對這3種情况有不同的處理建議。

1.放鬆緊張斜角肌

首先,針對斜角肌緊張,建議伸展放鬆。

運動建議(圖A):

採用不會加劇徵狀的幅度運動。以伸展左側為例,坐直後將頭慢慢向右側彎,想像將頭往側上方延伸,之後再將頭微微往上方仰後,直至頸部側前方有伸展感,過程中保持軀幹挺直,避免肋骨外翻。30秒為1組,做3組,換邊再做。另外,大多數人斜角肌緊張主要因為不當的呼吸方式,建議伸展時保持腹式呼吸,利用橫膈膜呼吸,避免過度使用斜角肌呼吸

2.強化背肌

第二,針對鎖骨和第一肋骨空間不足的問題,常見是因為肩胛骨過度前傾導致,建議強化背部肌肉,改善肩胛骨後傾和上旋的能力,從而增加鎖骨和第一肋骨的空間。

運動建議(圖B):

建議以坐姿作肩胛面外展運動。身體坐直,手臂向外打開後向前內收約30度,先把肩胛骨輕微後傾,之後慢慢抬高,強化肩胛骨後傾和上旋的能力。一開始手臂可先抬高90度和持輕重量。8下為1組,做3組。在沒有不適感的前提下,慢慢增加抬高幅度和負重,注意運動時要避免過度聳肩

3.伸展緊張胸小肌

第三,針對胸小肌緊張,主因為不良姿勢如圓肩或頭部前傾姿勢導致。

運動建議(圖C):

以站姿作胸肌伸展。把一邊手臂靠牆抬起120度,伸展側的腳向前踏,之後身體慢慢往前並向外側旋轉,至有輕微拉扯感。注意伸展時要避免肋骨外翻和肩胛骨前傾的情况。30秒為1組,做3組

以上運動建議只供參考,如有任何問題應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文:李衍晞(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