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星寄語:團隊精神

文章日期:2024年06月10日

【明報專訊】俗語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往往是成功的關鍵。所以我們常說要建立「團隊精神」,藉此凝聚團隊成員的力量,一起實現目標。

我們熟悉的足球、籃球等以團隊為單位的競技運動,最講究團隊精神。技術一枝獨秀的球員的確很容易成為球迷的焦點,然而單憑個人的力量,卻很少能夠帶領球隊穩操勝券。早前我出席了一個國際論壇,其中一場由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隊代表主講的對談,亦令我重新深思團隊精神的意義。

對談的題目相當有趣:究竟贏取NBA總冠軍的最大功臣是球員或是班主?對談嘉賓是邁阿密熱火的退役球員、綽號「閃電俠」的韋迪(Dwyane Wade)及密爾沃基公鹿的班主賴斯瑞(Marc Lasry)。兩人各自以球員和班主的身分發言,內容相當有趣,但結論並不令人意外:在奪標的過程中,球員和班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儘管是老生常談,細聽兩人的對話,也獲得一些啟發。曾帶領熱火三奪NBA總冠軍的韋迪表示,如要奪取錦標,球員不但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甚或作一些犧牲,某程度上也要有點「自私」——就是撇開生活上的一切,全心全意投入到他們熱愛的運動中。聽他娓娓道來,不禁想起夏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誠如韋迪所說:「要成功,就必須自私,但這種自私是有意義的。」後人稱頌夏禹因公忘私,拯萬民於水火;但站在他父母妻兒的立場,撇下滿門老少長期在外,甚至過門不入,也確實有顧全大局的「自私」。

「獨行走得快,眾人同行走得遠」

可惜人生就是如此,若要在學問或工作上追求突破,就必須非常專注和投入,往往因而減少了在家庭方面的時間和心思。我想,其實家人也是我工作團隊的一分子;他們的包容和體諒,讓我免除後顧之憂,專心工作,也算得上是「團隊精神」的一部分。

然而成敗得失取決於很多因素,無論個人多麼努力,團隊多麼堅定,也無法保證成功,即所謂「非戰之罪」。就如足球和籃球比賽,團隊精神只是取勝的關鍵之一。其他因素如球迷的支持,球隊本身的優勢與局限,其他隊伍的表現,甚至運氣,同樣不可或缺。

非洲諺語有云:「一人獨行,走得快;眾人同行,走得遠」。適逢今天是端午節,我們欣賞龍舟競渡時,也不要忘記龍舟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端賴鼓手發號施令,指揮隊員們配合節奏同時揮槳。若是缺少了任何一方,龍舟就無法前進。這讓我更加堅信團隊的力量,同時也是港大醫學院建立現屆院長團隊的根基。我期待與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副院長和助理院長攜手合作,一起為醫學院的長遠發展而奮鬥。

文:劉澤星(港大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專欄「澤星寄語」,分享醫人醫事,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