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吸食傳統煙比率下降,但吸食電子煙比率卻有上升趨勢。令人擔心的是,電子煙民中不乏未成年中小學生。而愈來愈多研究證實,電子煙含有大量有害物質,長遠增加致癌及呼吸道疾病風險。大家必須及早認清電子煙的真相,遏止它在年輕人之間流行。
吸煙增加多種慢性疾病風險,如心臟病及肺癌等,亦會大大增加死亡率,早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公共衛生議題。自1982年起,香港政府及各大公共衛生機構透過各種控煙及推廣工作,例如加煙草稅、擴大禁煙區、加強反煙宣傳、提供戒煙支援服務等,將整體吸煙率由1982年的22.3%,大幅減至2021年的9.5%,成效顯著。
為何電子煙短短「出道」10餘年,卻能「逆市上升」,於年輕人市場搶佔一席位?答案就是營銷策略。
設計新潮多口味 吸引年輕人
首先,電子煙設計精美。商家銳意將電子煙打造成時尚潮流產品,煙機設計新穎精緻,與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相似,例如USB手指、鋼筆、零食及飲品包裝等,易於攜帶收藏,使用時又能掩人耳目,降低年輕人對吸煙的戒心。
其次,電子煙口味經精心調配,款式繁多,投其所好,從波子汽水、水果到普洱茶香,提供味道上的嶄新體驗。而且吸食時沒有傳統煙草的味道,令家長及教師難以察覺。
宣傳誤導「無害」、「絕不上癮」
再者,大部分電子煙包裝沒有列明詳細成分,再配以誤導宣傳,先強調傳統煙草對身體的影響,例如長時間吸入焦油會影響心血管系統等;然後標榜電子煙各大「賣點」,例如聲稱「安全無害」、「戒煙首選」、「絕不上癮」及「多重認證」等字眼,誤導消費者以為電子煙安全,吸引他們使用。然而,這些聲稱大都沒有醫學根據。
最後,電子煙商精心選擇針對年輕人的銷售渠道,從早年潮流實體精品店及格仔舖,轉至近年更受年輕人注目的虛擬貨架——社交媒體平台。縱使較熱門的社交媒體平台都限制直接宣傳電子煙,然而商家仍能透過間接宣傳、植入式廣告來宣傳電子煙產品,包裝為「有型」、「好玩」的潮流玩物;再配合網購的便利,足不出戶便能於2日內收貨,大大降低吸食門檻,令電子煙難以禁絕。
自2022年起,香港加強限制電子煙的進口、售賣、推廣等。然而,仍有大量不法商家透過網上渠道銷售電子煙。只需於網上搜尋,不難接觸到十多個售賣電子煙網站。這些網站大多沒有列明香港實體店地址,令當局執法有一定困難。再者,現時市民在街上吸食電子煙仍屬不違法,反映整體控煙策略仍有改進空間。不過政府於上月初公布,將加推一系列禁煙措施,例如禁止市民以任何方式管有電子煙,包括自用在內,相信落實後能減低市民吸電子煙的意欲。
電子煙另一銷售對象就是傳統煙的煙民,商家將之標榜為戒煙工具,誘使他們轉吸電子煙。其實,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不認可電子煙為戒煙工具,因為大部分電子煙含有高濃度尼古丁,就算能令煙民擺脫傳統煙草,亦不能擺脫尼古丁控制。
既然電子煙沒有煙味又沒有焦油,害處相比起傳統煙會較少嗎?錯。近年已有很多研究發現,電子煙含有數之不盡危害健康的物質,會令人上癮、傷害身體細胞及組織,引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肺病、哮喘、閉塞性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統疾病,甚至誘發癌症及死亡(見表)。
■破解迷思
無煙無味≠無「二手煙」
1. 電子煙無煙無味,無「二手煙」問題,不會影響身邊人。
錯!雖然沒有煙草的惡臭,但電子煙一樣令身邊人暴露於二手煙中。而且電子煙的有害物質亦會殘留於不同表面,例如衣服、家具及牆壁等,其他人觸碰後,有害物質便有可能經皮膚進人體內,造成三手煙。
2. 於社交場合偶爾吸兩口電子煙,應該很容易就能「戒掉」。
錯!由於電子煙含高濃度尼古丁,可以刺激腦部分泌多巴胺,達到「身心放鬆」的狀態。即使偶爾吸食,大腦也可能被尼古丁「綁架」,干擾多巴胺正常分泌。久而久之,欠缺尼古丁刺激時,身體就再無法分泌多巴胺,引致情緒不穩、心情低落。此時容易促使人們吸多一兩口電子煙,以紓解心情困擾。不經不覺間便會成癮。
■戒煙有法
免費領戒煙試用裝
電子煙不是有效的戒煙工具,什麼方法才能幫助戒煙?要增加戒煙成功率,可以尋求醫護人員協助,按部就班訂定戒煙計劃。社區亦有不同的戒煙服務,完全免費,例如戒煙熱線、戒煙輔導、中醫針灸戒煙,以及幫助減緩尼古丁戒斷徵狀的戒煙藥貼。
有吸煙習慣人士,下載衛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戒煙達人」應用程式(shorturl.at/BiCfp),並到指定的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地區康健中心或康健站,經簡單評估,可以免費領取1星期戒煙藥物(尼古丁替代療法藥貼)試用裝,紓緩戒斷尼古丁所引起的退癮徵狀。市民若對戒煙計劃有任何疑問,不妨到註冊社區藥房,向社區藥劑師查詢安全有效的戒煙方法,提高戒煙成功率,共建「無煙香港」!
文:陳志鵬(藥劑連線註冊藥劑師 )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