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便利店貨架上看見聲稱可穩定血糖綠茶、改善心情朱古力等,是否很吸引?註冊營養師陳可兒提醒,這些產品始終是零食,本身有一定熱量、脂肪、糖、鈉等,「若日常愛吃零食,選擇這些功能食品不一定是壞事;前提是要讀懂營養標籤,撇除所添加健康成分後,其他成分是否健康」。如成分表首三四個成分有油、糖等,盡量不要選擇,因它的糖分或脂肪較高。消費者應自行「做功課」,了解所吃產品有沒有科學根據,「如果是長時間會吃的,更值得認真了解」。
「我經常都說,選擇愈天然食物愈好,除了可得到想要的指定營養素外,還會吸收其他不同營養素」,舉例說,纖維粉與香蕉同樣可提供膳食纖維,但香蕉還有鉀、維他命C等,讓身體吸收到更多元化的營養。早前小林製藥紅麴產品爆發食安風波,顯示即使是由大企業生產、有科學證據證明產品功效,仍有一定安全風險,「可偶爾進食健康功能食品補身,但若想長期靠它們攝取日常所需營養素,就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