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問妙答:應對長輩催生 以「我們」表達立場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09日

【明報專訊】不少長者抱孫心切,向年輕一輩明示暗示催生,有時卻成為衝突的導火線。中大醫院名譽臨牀心理學家張詠晶表示,長輩急於表達抱孫的願望,可能讓對方感到壓力。她分享一個案,媳婦與老爺奶奶同住,因奶奶詢問「昨天是不是行房」而非常尷尬;該夫婦後來搬出,壓力減小後成功懷孕。

若長輩想知道子女的生育意願,建議詢問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問媳婦。因為親生關係通常較易開口,兒子可能更願意分享感受。詢問時應多從子女的角度出發,表達關心,讓對方感覺舒服。例如說「我可以幫你們照顧小孩,幫媳婦坐月」,而不是「幾時生小孩?我想抱孫!」出發點是支持他們,而非滿足自己的願望。

面對長輩催生,後輩最重要了解自己的真正感受。有時候,長輩的話或有點傷人,例如「你快啲生啦,有仔趁嫩生,如果唔係老多兩年生唔出」,此時,首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是對長輩的話感到生氣?還是未能實現自己的期許而生氣?有些人聽到生仔話題會覺得「哽耳」,因為內心渴望有小孩,但又未必實現得到。

應對方法之一是自信地表達自己想法,並在感覺自在的情况下告訴長輩,例如提到自己試過用試管嬰兒但失敗多次。對於許多人來說,此類重提傷痛的話題通常更容易與媽媽分享,而不是直接對奶奶說。如不方便開口,可以請丈夫幫忙與奶奶溝通,或逐步透露信息,例如說「我現在要坐小月」,讓她了解目前狀况。

另一個方法是適當地視乎情况,不參加可能引發「生不生小孩」話題的場合。例如是百日宴,選擇不去也是一種回應和表達方式;而在其他家庭聚會中,也可能有小朋友或孕婦在場,引起生育話題,如每次都不參加,可能會引發更多關係上的問題。因此,決定是否參加需要權衡各種因素。

「謝謝提醒,我們認真考慮」

家計會輔導督導主任高威頓補充,「長輩對子女有期望,也是無可厚非、人之常情。但育兒責任最終由夫婦二人承擔,也應該是最終的決定人。」面對長輩追問生育意願時,避免用「我覺得」或「太太覺得」的表達方式,應用「我們」來表達夫婦共同立場,例如「謝謝你提醒,我們回去會認真考慮一下」,避免長輩誤解為某方堅持己見。一般而言,從輔導的角度建議坦白溝通。夫婦可以根據長輩的個性來決定如何應對,沒有一套絕對方案。輔導員會協助求助夫妻討論他們認為最合適的應對方法,甚至透過角色扮演來準備應對策略。

[健康]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