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院長,為什麼星期日會碰到你在威爾斯醫院帶巡房?難道院長的工作還不夠繁忙嗎?」一名共事多年的外科醫生好奇地問,我只好苦笑地說:「公立醫院人手不足當然是理由之一,我希望出點力紓緩前線醫生的壓力,同時亦能以身作則!」
當上院長後24小時實在不夠用,醫學院的行政工作和人事繁忙,既要和團隊規劃未來方向,更要落實多項發展方案,教學和科研的時間自然減少,但我卻堅持保留一點時間繼續臨牀治病工作,希望把自己多年來累積的經驗和後輩分享!現代科技令知識唾手可得,但臨牀經驗卻要靠「身教」才能薪火相傳。
著名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創始教授威廉.奧斯勒(Professor William Osler)是臨牀教學的先驅。他的名句之一是「每個病人都是醫生的老師」!30多年前我還是醫學生時,察覺讀醫最難就是從基本醫學轉到臨牀期,因過去多年學習的知識都能在書本上找到,博覽群書或精讀秘笈因人而異,但到了臨牀期時學習着重實踐,從病人身上學習便成為滿師的重要元素,巡房和門診更是實習的重要環節!
「巡房」(ward round)文化始於19世紀末,亦是由Professor Osler提倡,希望能正確傳授治病的經驗予下一代,而他認為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在病人前和年輕醫生討論病情。以醫療服務為重的醫生可能認為小組巡房比較有效率,教學亦未必要在一大班醫生面前,但從我個人經驗分享,學生時期在上消化道外科跟巡房時,已被委派照顧數名病人,學生如實習醫生般要在巡房時簡報病情,被教授問到鴉雀無聲而受教的醫學經驗,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畢生受用!
醫病也醫人 顧及病者及家屬需要
最近帶學生看上消化道癌症門診時,一名兒子帶着患食道癌的老父,一進來便急切地希望聽到病情和醫治方法。我看畢電腦病歷和掃描影像照片後判斷,病人需要接受手術前的電療和化療。當我詳細地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法後,兒子緊張地說:「醫生,能否幫我父親看看電腦掃描片?這些照片是我今天一早趕到私家診斷中心取得的!」我拿起電腦掃描片再仔細地看一次後道:「這掃描結果和我的治療方法脗合,不用擔心!」這對父子安心地步出門診後,一名學生好奇地問:「教授,明明剛才你已在電腦上把影像和報告仔細地看過,為什麼仍要在兒子面前再度看掃描片?」我笑着說:「作為醫生,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太集中於診斷和治療疾病中。但不要忘記,醫病的同時也要醫人,更要顧及病者及家人的需要。治療要成功,必須把患者和家人連成一線,兒子不知我已看過掃描片,我大可告訴他我在電腦上已看過了,但考慮到他辛苦地拿着掃描片來看病、期望能讓醫生看後為父親準確斷症的心情,在他和爸爸面前再仔細地看掃描片,能給予病人和家人信心,同時肯定兒子的努力沒有白費!對病人和家人的同理心正是醫生和人工智能的最大分別!」
文:趙偉仁(中大醫學院院長)
(愛手術、愛教學、愛創新、愛機械人、愛畫畫。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分享對生命的百般熱愛,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