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艷顏的自述:
我與丈夫結婚數十載,一直過着和諧美滿的生活,彼此相伴,共度每一天。然而,當丈夫確診心臟病後,我的生活重心完全轉移到對他的照顧上,全心全意地負責他的起居飲食。
記得當時,丈夫需要注射薄血針。由於我並非醫護人員,每次打針時都格外小心,需要計算薄血藥劑量,深怕計算錯誤造成嚴重後果。那段日子壓力沉重,這種無形的負擔與焦慮,卻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在夜深人靜時,我常感到孤單無助,不禁落淚。
傾聽照顧者困難 分享經驗
後來,丈夫離世。我一方面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能卸下長久以來的重擔;但另一方面,內心卻充滿失落與空虛,彷彿生活缺少了一塊重要拼圖,我渾渾噩噩地度日。幸好,這時中心社工致電邀請我參加「友里同路」照顧者支援計劃,招募我擔任義工,成為關顧大使,以過來人身分定期致電照顧者,關心他們的需要,並上門探訪,傾聽他們的困難及分享我的照顧經歷。我從未想過,自己過去照顧經驗竟能幫助他人,也能帶給他們一絲心靈上的慰藉。
記得有一次,我致電慰問一名照顧者,她焦急地告訴我,家中長者近幾天總是感到無力,沒有胃口,讓她十分擔憂,不知該如何應對。我耐心聆聽她的感受,並根據自己經驗給予建議,隨即向中心社工匯報情况。幸好社工迅速跟進,提供相關資訊,最終順利解決了她的困難。幾天後,我再次致電給她,她感激地說,那通電話讓她感到自己並不孤單,發現原來身邊還有許多人願意伸出援手。後來,我們成為朋友,經常聊天,分享生活點滴。
參加活動 擴闊支援網絡
此外,中心提供各類培訓,例如長者營養知識、慰問技巧及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方法等;並安排參觀社區內的長者服務單位,如長者日間中心和安老院等,我學習到新知識及認識社區資源。另外,中心會舉辦團體活動和義工聚會,鼓勵我和其他關顧大使邀請照顧者參加,如減壓小組及團聚日等活動,幫助照顧者紓緩壓力及擴闊支援網絡。
在這些活動中,我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義工,擴展了社交圈子,讓我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回首過去,作為照顧者的日子並不容易。即使是最親近的家人,也難以完全理解當時的壓力與無助感。若當時有這類支援計劃,我相信,這條照顧路會走得較輕鬆,也讓我們能懷抱更多信心,繼續前行。
代筆:伍美寶(東華三院王澤森長者地區中心社工)
(東華三院長者服務的長者、護老者、義工、導師、社工,以第一角度分享樂活及心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