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車房潛入書世界
淡定方健儀前傳

文章日期:2015年05月12日

【明報專訊】曾獲《讀者文摘》選為「最具公信性的新聞主播」,形象淡定大方的方健儀,怎看都跟深水埗一間烏黑車房格格不入。到車房拍攝是她的主意——原來這家由父親經營的車房是她童年寶地,當時放學後總是帶着一本本書,在電線、汽車電池、維修工具之間潛入書中光景。她笑說,小時是只懂努力讀書的乖乖女,直到長大投入社會後,才從書本中真正研磨意義。現在父親退休,車房已轉手;方健儀也已走上一條自由工作者的路,包括前陣子在《100毛》「毛記電視」客串主播。在未知的領域裏,難免會碰壁,方健儀也會有不淡定的時候——此時,書本總伴她度過不安的日夜。

以前讀書時,身邊朋友忽然像討論八卦新聞般熱論新聞主播方健儀(Akina)﹕「她好有信心、好淡定!」「感覺冷靜同專業!」於是我開始留意電視新聞中端莊大方的方健儀。但方健儀不止是一個形象正派的主播——她曾採訪美國總統大選,走入滿目瘡痍的四川大地震現場,直播兩個多小時的菲律賓人質事件,有着豐富的新聞資歷。然而2012年她辭職,轉戰廉署,約半年前又正式成為自由工作者,兼任皮革導師、大學兼任講師、主持、專欄作家等職位。但回想當初,「記者」一直是她自小立志要做的理想職業。「小時候家裏管教很嚴,我連借書、買儲值卡都不懂,甚至連電視也很少看。」方健儀說。誰知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促使一家人日日夜夜盯着電視熒幕看新聞,讓年少的方健儀赫然發現新聞的重要性。「記者把世界各地的新聞帶回來,是一件很重要神聖的工作。沒有記者,我們也無從得知天安門的事情。」於是,方健儀暗地立志長大後要當一個記者。

欣賞《家》、《春》、《秋》革命精神

為了考上新聞系,方健儀很用功讀書,她帶點愧疚的說:「我當時是個examination oriented的人。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好成績,考試後就把過往所讀過的拋諸腦後。」而把方健儀讀過的知識變得靈動活現的,始終還是一個人的生活體驗。「唐詩宋詞以前是背過不少,但出來工作後再讀,才明白怎樣從經典中讀到可應用現今社會的地方。」她說。還有五四作家巴金的經典著作《家》、《春》、《秋》,雖看似時代久遠,看似有點不合潮流;但方健儀卻印象深刻。「我很喜歡五四時代的作家,因為他們正正處於從封建社會過渡到民國的巨大變化中,他們要抵抗的是一整個中國的傳統及歷史。」《家》、《春》、《秋》的故事圍繞一個封建家庭的三兄弟。「這個家族講的就是當時社會的縮影。這班有心改革社會的年輕人,曾被當成搞亂分子,但我很欣賞他們的革命精神。」她又稱,現在香港人也渴求改變、掙脫框框;但當我們閱讀五四年代,一班人嘗試從內至外腐朽崩壞的中國社會中泛起波浪,就明白當時的人比我們所作的更艱巨。

訪問前 問自己三條問題

任職記者多年,走在新聞前線,看到社會不同的面貌。「做記者最重要的是多看前人的故事!」方健儀說。比如說,她很欣賞由資深記者黃華輝所寫的《公屋醜聞:一名記者的追查實錄》。黃華輝於八十年代,因採訪房署維修公屋而揭發多宗問題公屋事件,更發現貪官和承建商互相包庇。「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記者可以像一個偵探般,揭發黑幕和社會不公義!又豈止是個傳話人呢?」方健儀說。

另一本她向記者或對新聞有興趣的人推介的是《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傳媒老手、新鮮熱血皆在這本書中分享自己採訪新聞的難忘小故事,也包括方健儀自己。她記下的是採訪徐步高媽媽的心路歷程。為約得徐媽媽,她透過其代表律師遞上一封親筆手寫的信以示誠意,並表明不用一來便訪問,可先出來傾談也可。「徐媽媽怕被人認出,所以我們就先約在機場的酒樓飲茶。訪問時也盡量在空無一人的地方做。」方健儀說。結果在層層精心鋪排下,訪問成功進行,也成為了方健儀在無線的代表作;然而卻掀起了一陣短暫風波,有人指摘他們過分美化殺人犯。「從來以為journalism是很實際的學科,讀理論沒什麼用處。但其實有關新聞道德的理論在這情况就很有用。因為我和同事都認為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我很記得老師梁偉賢曾講過,每次做訪問前也應問自己三條問題: Right or wrong、Black or white、Ought or ought not。我每次訪問前也會先問自己這三條問題,包括訪問徐媽媽那次。」方健儀堅定的說,回到當新聞主播的一副正經八百模樣。

讀書追求心靈分數

然而「嚴肅正經」好像已成為方健儀的緊箍咒。其實走下主播枱的她不但笑容可掬,還會不時說笑。「很多人都以為我很嚴肅,好像我一開口就會問人:『你覺得政改方案如何?』」漸漸更發現,方健儀不但常常講笑,更十分樂觀正面——她常看的勵志書籍是天生沒有四肢的Nick Vujicic所著的Limitless: Devotions for a Ridiculously Good Life。原來方健儀更曾親身訪問Nick,她說:「訪問前,我也掙扎過該怎樣訪問他呢?該輕鬆還是嚴肅?」但她跟Nick甫見面,便釋去所有疑慮:「Nick很開朗,常常掛着笑容。雖然他出入不方便,需由人抱起代勞,但他和整個團隊看來都很開心。」讀到他的書,更是感動:「他也曾被人取笑和當作怪物看待,所以也想過自殺。但是他想到自殺對自己來說是簡單痛快的行為,但其後家人朋友卻會為你而難過良久。」尤其方健儀放棄正職當上自由工作者後,遇上很多不穩定因素,常遇挫折。「我不久前才因為失去一次工作機會而哭呢!」但是方健儀會在氣餒的時候看看此書的封面,一看就氣全消:「人家無手無腳,但仍活得這麼積極,那你為何仍要自怨自艾呢?」方健儀一臉正氣的道。「我以前讀書是為求分數,但現在讀書是為了追求心靈上的分數。」

profile﹕方健儀

無綫新聞前首席記者兼主播。現為自由工作者,撰寫專欄、主持節目,也是大學兼任講師和皮革導師。

文:吳世寧

圖:李澤彤、網上圖片

編輯/高卓怡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