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首家超市於1945年開業,至1970年代才開始興盛,在此之前,人們習慣到米舖糴米,五十至七十年代間幾乎每區、每條街也有好幾家米舖。」
視米比現金重要
歷史掌故專家鄭寶鴻續指,昔日米作為主要食糧,人們甚至認為米比現金重要,「當時的生活刻苦,人們認為吃飽最重要,加上負擔不起雜糧,便以腐乳或鹹魚下飯,多吃幾碗飯填飽肚子。」
米商變社會名流
社會對米的需求高,米商自然有利可圖,「米的貿易額大,米商因而賺取很多錢,名門望族如李國寶、呂明才家族都是做米業起家」。
他補充,19世紀至20世紀中,更有不少米商爬上社會階梯,晉身社會名流,甚至當上東華東院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