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走進大澳跟失戀談情

文章日期:2017年04月28日

【明報專訊】我們在橋上,遠遠看到棚屋陽台上的老伯,到達棚屋門口大聲打招呼,卻無人應門。同行的Remmi脫下鞋子,逕自走進屋內,一會,終於聽見老伯響亮的聲音:「聽唔到吖嘛,我梗係認得你啦!」Remmi幫忙在大澳辦一個關於失戀的展覽,這次不過是她第二次到訪,與老伯初識第一天,老伯便主動邀她入屋,告訴她一場半個世紀前的初戀。

給老伯一個代號吧,喚作T。T最近在外跌倒了,長者一跌可大可小,危急之間,T腦裏浮現的,不是妻子的面容,卻是二十歲時邂逅的那個溫婉姑娘。二人同住水鄉,T想娶她過門,可惜姑娘父母嫌他家世不算好,寧願將女兒賣出大澳,舊年代,恐怕就是賣落火坑。T借貸籌錢,雖然最後可以將她留在大澳,所愛還是要另嫁他人,此後五十多年,二人一直是大澳的街坊。老伯今天說:「人哋話幾廿歲人,有咩情講,不過我都係放唔低。」

後花園「淪陷」之後……

這是展覽「失戀雜貨店」裏其中一段愛情。「自由空間」成員陳栢慧(Rachel)和自由工作者關苑瑩(Remmi)為籌辦這次展覽,駐地蒐集大澳人的故事,也開放WhatsApp專線做失戀者的「樹洞」。他們把這些故事製成手作小書,珍而重之地對待每個人的過去。

「自由空間」英文名字是Free Association,Rachel說展覽不是要向訪客展示些什麼,而是讓人與人能透過展覽連繫交流,讓事情在這個空間發生。

他們又從WhatsApp收到二十歲A小姐的故事。A在交友App上認識到男友,起初男友說喜歡她獨立,交往下去卻支配她的生活,她與異性行山都惹男友不滿,最終她為找回自我,提出分手。感情無法說斷就斷,她初時仍向前男友傳信息,換來對方「已讀不回」。

A小姐與老伯的故事,會在展覽中默默對話。感情中,老伯的付出與放手,A小姐男友的束縛;失戀之後,老伯不時會與舊情人在小社區碰到面,A小姐手握的聯繫,只剩一個屏幕。你若站着翻開記載這兩個故事的小書,又會想起,自己曾經如何糾纏、如何放開,和昔日親密伴侶之間,現在是隔着怎樣的距離。

給自己一個空間,想想自己的事。克羅地亞有一間「失戀博物館」,讓人寄放感情遺物,「自由空間」創辦人陳啟邦(Ky)說,很多人家裏藏着這樣的戀愛遺骸,捨不得丟,又不願整理,我們如此重視,然而從不正視。

展覽場地是大澳「蘇廬」咖啡店,這間咖啡店在人山人海的周日,卻不營業。五十來歲的蘇姓老闆是第三代大澳人,爺爺從東莞來港,蘇老闆過去和很多大澳年輕人一樣,外出發展事業,他原來是平面設計師,退休後回到大澳,開店賣紀念品,聽街坊建議,又經營咖啡店。

他一邊摘菜一邊談:「我早期的概念是希望營造香港人的後花園,人們放假會到離島,離開城市的壓抑,大澳有地方但人口少,有空間讓本土人釋放城市壓力。」可是如今,他以「淪陷」形容假日的人潮:「做了幾年發現有些矛盾,人流多了很多,開始沒有空間,如何平衡頗難拿揑。」他嘗試在周日為藝文活動提供場地,「所有元素都可以借助一個空間發揮,引發人將他們的故事在這個平台表述」。

30種愛情成分

「蘇廬」、「自由空間」、「失戀雜貨店」所做的,就似在人來人往的彌敦道,拉住走得飛快的人的手,對他說:「停一停好嗎?給一點時間空間,讓自己悲傷、快樂,好嗎?」

限定一天的「失戀雜貨店」,用音樂會、一人一故事劇場讓人分享心情和經歷。展覽除了失戀故事,還會邀請參觀者製作戀愛試管,以三十種物質代表三十種愛情的成分,例如以油代表空間,讓人挑選物質倒入試管,混調出自己追求的愛情。太貪心的話,可能只調出一片濁黑。另外一角,參觀者可以在縐紙上寫低聽過愛侶一句無心卻傷人的話,把紙攤開,會看見其他人所寫的各種話語,大家並非孤獨。

Rachel和Remmi闖進了大澳,四處張貼活動的宣傳海報,聽活潑又深情的老伯說失戀,把他的愛情放在一間本地人開的店,邀都市人來參與展覽,與大澳人的故事對話……費一番心思將各處的人織成網,治療他們的傷痛,這是「自由空間」要做的人本工作,人和空間是主軸。

Ky出身社福界,去年成立的「自由空間」卻是「有限公司」。以社區服務、人本服務做一盤生意,不見得會賺大錢,為何不註冊成非牟利組織?Ky說,這是一種控訴:「社福界的環境、整個服務的空間,究竟有多少真的針對人的工作?我有很多的質疑,希望有一個平台,讓工作的人感覺自由,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有意思的工作。」

他一畢業就在社福機構工作,近十年是個slash,社工/音樂人/劇場工作者,去年終於離開社福機構,他看商業模式更自由:「社福界為何不自由?是與funding-driven(資助主導)有關,哪裏有錢,錢批出作何用途,便要跟着去做。」脫離這個結構,經濟獨立,不必依賴一個資金來源,「就好像獨立媒體的發展,希望有一個空間不被左右太多」。

探討「失去」

「失戀雜貨店」是「自由空間」第一個展覽,Ky說是「一個小小的嘗試」,意念來自下屬Rachel的創作,也由她挑起大樑。Ky說,失戀是個切入點,談的是「失去」。「我們失去一個所愛的人,失去愛與被愛的身分,失去兩個人的共同記憶。」從前的愛侶記得一部分的你,而你不一定記得這部分的自己,「失去一段關係、失去自己、失去記憶,都是很大的失去。最慘是失去意義,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只能被安排,只能跟從。如果說關於人價值的問題,相信人文精神,做這些都很有意義,因為我們一起在探討失去意義、失去自由的人生,到底是怎樣」。

愛情枯萎,化作春泥。Ky說有失有得。老伯大半輩子忘不了初戀情人,回憶情人出嫁當天,他關起門,哭了好久。他風趣幽默,還說新郎哥哪及得上他有型。誰都無法知道,失這場戀,對他來說有多重。不過記者跟Rachel和Remmi再訪老伯那天,他很高興。初識兩個女孩時,他只是路過,問「你驚唔驚吖?唔驚就嚟我屋企」,聽我說我的故事。「你驚唔驚吖」原來是他的口頭禪,他提到過曾被後生女誤會非禮,大概把這句掛嘴邊,是要自我保護,這兩個女孩唔驚,願意相信他。這份因失戀故事換來的信任,誰又知他得到幾多?

■「失戀雜貨店」

日期:周日(4月30日)

地點:蘇廬(大澳吉慶街86號地下)

網址:www.freeassociation.com.hk

◆1. 展覽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7:00

費用:免費入場

◆2. 一人一故事劇場

時間:下午2:00至3:30

門票:$190

◆3. 音樂會《我也想失戀過》

時間:下午4:30至5:45

門票:$190

文:曾曉玲

圖:曾曉玲、自由空間提供

編輯﹕蔡曉彤

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