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William Morris在設計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他是英國藝術與工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知名家具、牆紙花樣和布料花紋設計者、畫家,也是小說家、詩人,積極參與和推動英國社會運動。其設計作品可以在倫敦William Morris Gallery、V&A博物館看到。Hammersmith河畔有一家改建自Morris故居的William Morris Society,規模雖小,卻是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運動會址。
過去一年不停看展覽和博物館,同時籌劃微工廠設計研究和社會創新項目,這個專欄讓我重新發現設計和藝術角色,並不止於美學,還要回顧社會、過去,調好步調,好好想清楚。在Morris的文字和設計中,似乎找到了一點新頭緒。
畢生提倡藝術工藝運動
William Morris生於1834年,畢生提倡藝術工藝運動,反對工業大量生產廉價產品、矯飾藝術。工廠為了圖利,鼓勵消費主義,破壞天然環境和工人生活,因此他成立Morris & Co.,主張設計回歸手工藝,採用染製、編織、木工、玻璃、陶瓷等製作生活家品,延續匠人的工藝和藝術生涯,打開新市場。他的設計對英國和歐洲工業帶來重要影響,是不少現代設計師的參考對象。Morris當年與友人合組公司、自設工場,以新家具、織品和牆紙改變市場購買習慣,推動工藝、可持續生活、製作優良產品。聽上去是不是跟現代的全球化、消費主義、手作、創客般耳熟?現代與維多利亞時期社會經濟環境,原來分別不大。
會址於倫敦河畔 簡樸溫暖
Kelmscott House原為Morris晚年的倫敦故居,後來成為Socialist League會址。William Morris Society現址為故居旁邊小屋和地庫,簡樸卻溫暖,有幾個義工老太太駐場,跟你介紹展品、聊聊天。會社於1955年成立,主要分享Morris的作品和思維。有自家編印的出版物,舉辦分享會、教育和展覽。每星期只有兩個下午時段開放,場內有影片、Morris & Co.的牆紙設計、家具展示,介紹他女兒Jane、May Morris的生平等。Morris的女兒也是編織品專家,經營父親的事業外,也參與編輯出版Morris作品,將他對藝術工藝與社會文化思想傳揚下去,包括小說News from Nowhere、遊記Icelandic Journals等。
地下室是書房和印刷工房,重現Morris的創作空間,家具全是Morris & Co.設計,重視實用性、用料和手工(還可以Custom-made),英倫風格的花鳥圖案,背後都是故事和工藝細節,是當時不少知識家庭選用的家品。印刷工房則模仿Kelmscott Press工坊,展示Morris 親自設計的字體、版面、書頁,利用古法手工印刷中世紀作家著作,將他對生活、工作/休閒、環境保育、政治和藝術想法變成報紙和出版物,讓人們了解閱讀與作者、印刷品之間需要慢下來,好好觀照自身和世界。
■INFO
William Morris Society
地址:Kelmscott House, 26 Upper Mall, Hammersmith W6 9TA, London
開放時間:周四周六下午二至五時
Ire Tsui (巧詩)__獨立藝術、設計生活編輯,Talking Hands工作室發起人, Instagram:irecho / hellotalkinghands@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