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哎吔哥,你有草帽莫買遮,你有妻子莫貪花……」客家婆婆劉福嬌朗聲唱,「妹,」換個稱呼又變了男孩子和應,「寢上嬌妻千百夜,唔當同妹聊陣間」。西貢村屋裏,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副會長張國雄坐在福嬌婆婆身旁,總是微微笑着,稍稍側頭聽歌。研究客家山歌18年,他仍然聽得饒有興味。他說「我係70%客家」。他是客家人,不過就如香港不少客家後代,最流利的還是廣東話。
【明報專訊】「哎吔哥,你有草帽莫買遮,你有妻子莫貪花……」客家婆婆劉福嬌朗聲唱,「妹,」換個稱呼又變了男孩子和應,「寢上嬌妻千百夜,唔當同妹聊陣間」。西貢村屋裏,香港本土語言保育協會副會長張國雄坐在福嬌婆婆身旁,總是微微笑着,稍稍側頭聽歌。研究客家山歌18年,他仍然聽得饒有興味。他說「我係70%客家」。他是客家人,不過就如香港不少客家後代,最流利的還是廣東話。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